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dbb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对以教师为核心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日益强烈,立足于学校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学校组织变革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在反思以往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组织变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聚焦研究问题。选择典型的G初中作为分析样本,以管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和理论,运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全面、深入、持续考察G初中成立以来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组织变革真实运行图景。通过分析真实图景,进一步挖掘组织变革背后的影响因素,借鉴约翰·科特“领导变革八步法”,反思与探寻同类型或类似学校组织变革中可能具有的一般逻辑和实践方法。本文主体部分包括六章(除绪论和结语外)。第一章,从一般意义上考察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组织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从注重个体到关注全体、从学科知识到综合知识、从外在培训到校本研修的变化,但学校组织存在的行政化组织关系、工具化教育取向、分割式学科划分等问题却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学校组织必须以“专业”、“成人”、“发展”为取向,在组织结构、组织技术和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第二章,G初中成立时学校组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在调整组织结构、更新核心技术、创设合作文化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挑战:多部门交叉管理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系统性支持;强迫式的技术改造不易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分数为取向的评价文化难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第三章,G初中在组织结构改造中,将明确的分工协作体系、规范灵活的工作标准、柔性化的运行机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学校组织结构的要素,坚持稳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配合、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相结合的学校组织结构改造原则,进一步评估学校变革环境,实行轮岗制、整合职能部门、优化管理人员、修订完善组织运行制度、积极培育非正式组织。第四章,在“互联网+”背景下,G初中一方面积极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技术融合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师教学实施、评价与科研能力和教师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为建构通畅及时的信息管理平台和培育类型多样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信息化管理技术支持。第五章,G初中在秉持彰显人的价值、注重顶层设计、持续稳步推进的文化理念指引下,确定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精神、由精神到制度再到器物的文化改善路径,以营造学术型的学习氛围、支持反思性的教学常态、提供多元化的展示平台、建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改善着力点。第六章,以全景式的视角来回顾和反思G初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实施的组织变革,分析变革中的经验与不足,尝试建构学校组织变革的一般逻辑与实践方法,明确学校组织变革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厘清变革中的几对关系、秉持几种变革意识以及采取变革的环节与步骤。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杭州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狠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体系日益健全,激励机制逐步完善,
本文以1990-2016年粮食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扩展的C-D生产函数结合逐步回归,将整个研究时段以每9年为一个区间划分为1990-1998年、1999-2007年、2008-2016年三个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人们对于生活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工作节奏逐渐加快,由此导致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时间变得越来越短,这就对企业应对市场需求的快
目的:探讨母孕期病毒感染与血管瘤发生的关系及尿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分析。方法:对 800 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和100 例正常婴儿母亲进行母孕期健康情况问卷调查及血管瘤患儿尿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2例儿科患儿,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
报告了1例喉癌术后下肢静脉栓塞溶栓致反复出血的护理。患者在抗凝溶栓过程中数次出血均被及时发现和有效止血;溶栓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痊愈出院。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出血情
过程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关系着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救济、司法对行政权的审查程度如何确定?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健全国家法制,推动国家法治道路建设起到了举
借助于红外热像仪在实验室对含有模拟缺陷的复合绝缘子和来自现场的含有真实缺陷的复合绝缘子拍摄热像图,并与电场强度分布测量结果及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复合绝缘子
对大自然的回归,对生命、健康、绿色的美好向往,已经让很多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都市人行动起来,开始更多地走向户外,与自然接触,做一个“都市农夫”渐渐成为都市人崭新的生活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连续性给城市电网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热电联供系统而言,如何在供热的同时使发电量可调,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消纳更多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