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服务业在维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均衡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内部的金融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生产率增长最快、现代化技术使用密度较高的产业之一。地理因素深刻影响着金融服务空间结构。由于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在具有优势资源和条件的地区,金融机构及其相关服务业在空间运动和发展上呈现出集中的特点,常以金融集聚带、金融集聚群的形式出现,而金融集聚不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乘数效应推动金融集聚区其他产业的发展,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地区经济越来越繁荣;此外,金融服务机构的趋利性促使金融服务业“为了利润而重组”,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常以经济实力较弱客户群体为代价从较为贫穷地区撤退到更为富裕的地区,或在网点选址时更加关注经济实力较强区域。上海市金融业的发展领跑全国,近年金融生产总值增长率不断提高,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和核心要素。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金融服务功能集聚、更新的案例层出不穷,一方面国外及国内金融资源不断向上海汇集;另一方面上海城市内部不断上演金融功能空间的集聚、重组与更新,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征,表现为金融产业优势度变化、集聚区区位、集聚度和集聚规模等的演进。理清城市金融功能空间格局、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金融空间结构优化、提高竞争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深度挖掘历年统计年鉴及金融监督机构提供的数据内容,通过对数据内容的搜集、处理、分析,重点研究了上海金融业发展现状、功能空间集聚格局、集聚等级特征、空间集聚结构演进过程及影响因素等,并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系统阐述研究的背景、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等,明确研究的方向;第二章为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并理清国内外目前在该领域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及主要研究方向,并根据此对该研究领域内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研究前沿、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第三章前半部分回顾并梳理了上海金融业发展历程,后半部分对上海金融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目前上海金融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金融业区位熵较高,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此外,上海金融业内部发展不均衡,主要以银行业为主,并且中资机构占比较高,且发展速度高于外资金融机构;第四章首先构建金融活动量的评估模型,通过划分市域层面、街镇层面、城市中心-外围区等空间类型及不同金融机构类型,详细分析了上海城市金融功能空间集聚结构、等级特征、热点区域和影响因素。研究识别出上海市16个主要金融集聚区,多中心结构非常明显,通过对集聚区等级划分,识别其内部组成类型、服务主体及主要职能。其中大部分集聚区位于中心城区,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及基础设施,集聚区内部密度等级较高、功能类型完善,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第五章划分2006、2011和2016年三个时间段内上海金融空间分布数据,对上海金融服务功能集聚结构空间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演进的一般规律。第六章是文章的结论,对整个文章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