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性偶氮聚氨酯材料的合成及热光开关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光通信和全光网络高速发展的未来世界,光——具有传输速度快,信息容量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了未来信息世界的重要载体。光波导器件,作为光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对聚合物发光器件、电光调制器和热光开关等一系列相关器件的突破性进展,使得聚合物光电子器件在光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和S(-)-α-甲基苄胺等为原料,利用重氮一偶合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含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其溶解性、熔点、抗拉强度、硬度等性质进行测试;并通过X-5显微熔点测定仪(控温型)测定其熔点温度,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   其次,将合成的新型含手性偶氮聚氨酯材料均匀旋涂于石英波片表面制成薄膜波导,采用衰减全反射(ATR)技术,测定聚合物薄膜材料在不同波长、温度、入射光模式下相应的折射率,并通过计算得出材料相对于1550nm(通讯波段)处的折射率以及相应的热光系数(dn/dT=-11.23×10-4),结果表明,该材料相对于其他无机材料具有较大的热光系数;分别选取532nm、650nm、850nm三种入射光波长,运用衰减全反射(ATR)技术测得该聚合物材料的柯西色散系数并得到该材料的色散曲线;同时,改变入射光模式,测试了TE模式与TM模式下该新型含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有机聚合物薄膜材料的折射率,结果显示当入射光模式改变时,材料具有明显的折射率变化(nTM>nTE)。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新型含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光、色散和二向色性,对研制新型数字热光开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最后,简要介绍了马赫曾德尔型数字热光开关的工作原理,运用该新型含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有机聚合物材料,从光场传输与温度场的分布两个方面对马赫-曾德尔热光光开关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引入非对称马赫-曾德尔型开关结构,设计了在加热臂下方堆积条状硅脊和刻蚀凹糟两种结构,并对两种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在加热臂下方刻蚀凹槽后,开关模型的响应时间明显短于加热臂下方堆积硅脊的情况,通过刻蚀凹槽之后,响应时间与传统马赫一曾德尔型相比提高了约20%。
其他文献
基于谱有限元方法和简正模态展开法,针对层状各向异性复合板,建立了激光激发超声导波的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导波的相速度,群速度,能量速度色散曲线和波结构等传播特性,以及
本又利用FACE技术平台,以籼稻品种IR24(Indica)和粳稻品种Asominori(Japonica)为研究材料,通过连续两年的试验,探讨未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Free-Air CO_2 Enrichment,FACE)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同时以推广品种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探讨灌浆期物质动态变化对FACE的响应;并结合其品质形成,探讨FACE下品质变化的可能原因。 对两年从田间对
网络通信、数字芯片集成化等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Internet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嵌入式及其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监控系统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进程不断加速。针对基于
论文以石刁柏UC800(Asparagus officinalis L. cv UC800)为材料,研究了石刁柏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着重探讨了多胺在体胚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 1.首先对石
厕蝇属Fanni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环裂亚目Cyclorrhapha有瓣类Calyptratae蝇总科Muscoidea厕蝇科Fanniidae,是厕蝇科最大的一个属.本文系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采集
随着社会各项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几乎涉及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数字图像修补技术作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分支,自从被提出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近
视觉测量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在测量领域内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仪器科学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作为视觉测量技术中最为关键步骤之一的标定技术,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