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舒筋手法结合肩关节脉冲射频治疗冻结肩的临床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我院中医骨伤科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特点,从客观指标分析肩关节脉冲射频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的有效性;为冻结肩患者的早期预防,患病后合理治疗提供可以参考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方法:选取中医一附院骨伤科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冻结肩患者,参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骨科疾病诊断标准》,查找病程记录,筛选辅助检查中有肩关节MRI,接受过肩关节脉冲射频治疗冻结肩的患者,根据脉冲射频治疗术中记录,分为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治疗的试验组和未进行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的对照组;通过医院住院系统,收集符合录入条件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信息(年龄、性别、BMI、病程、患肩分布等)、病程记录(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专科查体、医嘱)、肩关节MRI、红外热成像及中医诊断(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记录;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即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总体疗效评价来分析肩关节脉冲射频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的有效性。结果:1.基本信息本研究共纳入了冻结肩患者91例(对照组:42,试验组:49),对91名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病程、患肩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女性/男性为3.33:1,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23.81%),女性32例(76.19%);试验组男性11例(22.45%),女性38例(77.55%)。(2)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0.62±9.55岁,年龄最小为44岁,最大为84岁;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61.41±9.14岁,年龄最小为47岁,最大为85岁。(3)对照组左肩,右肩,双肩发病人数分别为17、20、5;试验组分别为27、21、1。左肩发病占发病总数48.35%,右肩发病占发病总数45.05%,两组患者左肩发病率略高于右肩。(4)对照组BMI平均水平为24.60(22.01,27.27);试验组为24.42(22.52,27.12),BMI在两组患者中无差异(P>0.05),但平均水平均偏高(>24kg/m2)。(5)对照组患者平均病程为6.00(1.00,12.00)个月;试验组患者平均病程为3.00(2.00,6.50)个月,病程在两组患者中也无差别(P>0.05)。2.入院时间在节气的分布冻结肩患者入院时间在夏季居多,共31例,其次为秋季24例,冬季19例,春季17例。其中节气中以立夏为最多,共10例。风寒湿阻型患者入院节气分布不明显,总体以冬、春、秋季节气居多,占总数90%;夏季节气最少,占总数10%。瘀滞型患者,入院节气以立秋、立夏、谷雨、大暑、小满、立冬为主,季节上以春季最多,占总数30.15%,而后为夏季(25.40%),秋季(22.22%),冬季(22.22%);气血亏虚型患者入院节气以立夏、霜降、处暑为主,季节上以夏季为主(44.44%)、而后为秋季(38.89%)、春季(16.67%)、冬季为0。3.住院天数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00(9.75,13.00)天,最短住院时长为6天,最长住院时间为17天;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00(9.50,14.00)天,最短住院时长为8天,最长为18天。两组住院天数无差别(P>0.05)。4.中医证型分布对照组中,瘀滞型最多(31,73.81%),而后是气血亏虚型(9,21.43%),风寒湿阻型最少(2,4.76%);试验组中,瘀滞型同样最多(32,65.31%),而后是气血亏虚型(9,18.37%),最后为风寒湿阻型(8,16.33%)。5.红外热成像检查本研究对91名患者红外热成像治疗前后肩关节前侧、外侧、后侧的温差进行比较,经过治疗后两组肩前、外、后侧温差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肩关节前侧治疗前两组温度差无差异(Z=-1.061,P>0.05),治疗后,肩前侧肩周温度差有统计学差异(Z=-2.135,P<0.05),试验组肩周温度差下降更明显;肩关节外侧治疗前两组肩周温度差无明显差别(Z=-1.551,P>0.05),治疗后也无明显差别(Z=-1.402,P>0.05),表明治疗后两组肩外侧肩周温度差下降程度不明显;肩关节后侧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Z=-0.557,P>0.05),治疗后也无发现差别(Z=-0.530,P>0.05),表明治疗后肩后侧肩周温度差下降程度不明显。6.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平均水平都为7.00(6.00,8.00),经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对照组3.00(2.00,3.63),试验组2.00(2.00,3.00),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示出差异(P<0.05),试验组VAS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7.Constant-Murley(CM)肩关节评分治疗前CM肩关节评分分别为:对照组45.00(40.75,49.00),试验组42.00(36.00,46.50),两组患者CM肩关节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肩关节评分分别为:对照组57.50(51.25,66.00),试验组67.00(63.50,70.00),P<0.05,两组患者CM肩关节评分有差别,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优。8.总体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0例、5例、33例、4例,总有效率是90.48%;试验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0例、15例、31例、3例,总有效率是93.8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1.中医一附院骨伤科冻结肩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年龄在60岁居多,体型偏肥胖,患肩以左侧为主,最小发病年龄44岁,最大85岁。2.冻结肩患者入院时间在夏季居多,立夏入院者最多,中医证型以瘀滞型为主,总占比达69.23%。3.术中未结合活血舒筋手法和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均可以降低肩前侧、外侧、后侧温度差;尤其是对肩前侧冻结肩患者,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能使温差下降程度更明显。4.VAS评分、CM肩关节评分、总体疗效评价,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改善程度更优。5.综上说明,肩关节脉冲射频治疗冻结肩术中运用活血舒筋手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收集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血尿酸水平、及靶器官相关指标,观察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索高血压病不同证型合并高尿酸血症后在靶器官指标种类及程度上的差异。加深对该合并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该合并病中医诊疗及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合并组)2
研究一理论探讨“血-脉-心-神”一体观从血、脉、心、神四个维度对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了探讨,涉及疾病发生、演变和预后多个阶段。结合老年患者自身脏腑特点和血脉心神四个方面的变化,认为脾肾亏虚是该病的核心病机,心体受损是病变关键,治疗上应以益肾健脾法贯穿始终。研究二临床研究目的探究“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补天方治疗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起效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本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文献学习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调查分析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预后因素及联合中医药治疗获益人群的用药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措施;并记录临床症状,依据中医证素学,针对患者的主要病位、病性证素以进行探究,尝试为预防肿瘤相关肠梗阻的发生发展,和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肿瘤相关肠梗阻的科学化、客观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按照纳、排标准和诊断标准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天津中医
目的(1)利用SMF-Ⅲ中医综合诊断系统探索建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的数字化量化辨识系统并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2)研究消岩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气虚毒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1)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患者,利用SMF-Ⅲ中医综合诊断系统对患者进行客观化中医辨证并建立数字化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全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确诊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期未透析患者,共计213例。根据患者入组时有无肾性贫血,分为肾性贫血组(n=180)与非肾性贫血组(n=3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资料及生化、血常规、血糖、
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IgAN患者的中医四诊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分布规律,探究影响部分新月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提示IgAN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1.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IgAN患者151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及统计学分析。2.依据肾穿刺活检结果,按照伴或不伴新月体进行患者分组:C0组为无新月体者,C1组为伴新月体者,进行中医证型、临床
目的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用药规律和新方,为临床治疗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提供参考。并通过观察消风散加减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湿热型皮疹的临床疗效,评价消风散加减在皮疹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优势所在,为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第一部分:从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收集已报道的第一代EGFR-TK
研究背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良性非特异性炎性乳腺疾病,病变在乳腺组织小叶,主要病变特征为微小脓肿和病变区域的非干酪样坏死,属少见的慢性复杂性乳腺疾病,随着病程进展,晚期出现溃破、瘘管、窦道等,迁延难愈,病情复杂,且易反复,很多医生对本病缺乏准确的认识,临床中易与乳腺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混淆,造成治疗延误,或处理不当时,对于乳房外形影响较大,对女性的身心健康、生活
研究目的探讨理气润肠汤治疗气滞热结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热结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理气润肠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和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两组在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予基础治疗: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每日饮水充足、坚持适度运动及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观察两组病人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损伤病变发展所致,临床症见脑血流的改变及认知功能的下降。随着全球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及脑卒中的高发,VD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涨。该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重的生活负担,并且,其作为唯一可防可控的痴呆病而受到广泛关注。血管性痴呆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免疫和炎症反应贯穿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Th1细胞和Th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