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我院中医骨伤科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特点,从客观指标分析肩关节脉冲射频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的有效性;为冻结肩患者的早期预防,患病后合理治疗提供可以参考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方法:选取中医一附院骨伤科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冻结肩患者,参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骨科疾病诊断标准》,查找病程记录,筛选辅助检查中有肩关节MRI,接受过肩关节脉冲射频治疗冻结肩的患者,根据脉冲射频治疗术中记录,分为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治疗的试验组和未进行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的对照组;通过医院住院系统,收集符合录入条件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信息(年龄、性别、BMI、病程、患肩分布等)、病程记录(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专科查体、医嘱)、肩关节MRI、红外热成像及中医诊断(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记录;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即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总体疗效评价来分析肩关节脉冲射频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的有效性。结果:1.基本信息本研究共纳入了冻结肩患者91例(对照组:42,试验组:49),对91名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病程、患肩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女性/男性为3.33:1,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23.81%),女性32例(76.19%);试验组男性11例(22.45%),女性38例(77.55%)。(2)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0.62±9.55岁,年龄最小为44岁,最大为84岁;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61.41±9.14岁,年龄最小为47岁,最大为85岁。(3)对照组左肩,右肩,双肩发病人数分别为17、20、5;试验组分别为27、21、1。左肩发病占发病总数48.35%,右肩发病占发病总数45.05%,两组患者左肩发病率略高于右肩。(4)对照组BMI平均水平为24.60(22.01,27.27);试验组为24.42(22.52,27.12),BMI在两组患者中无差异(P>0.05),但平均水平均偏高(>24kg/m2)。(5)对照组患者平均病程为6.00(1.00,12.00)个月;试验组患者平均病程为3.00(2.00,6.50)个月,病程在两组患者中也无差别(P>0.05)。2.入院时间在节气的分布冻结肩患者入院时间在夏季居多,共31例,其次为秋季24例,冬季19例,春季17例。其中节气中以立夏为最多,共10例。风寒湿阻型患者入院节气分布不明显,总体以冬、春、秋季节气居多,占总数90%;夏季节气最少,占总数10%。瘀滞型患者,入院节气以立秋、立夏、谷雨、大暑、小满、立冬为主,季节上以春季最多,占总数30.15%,而后为夏季(25.40%),秋季(22.22%),冬季(22.22%);气血亏虚型患者入院节气以立夏、霜降、处暑为主,季节上以夏季为主(44.44%)、而后为秋季(38.89%)、春季(16.67%)、冬季为0。3.住院天数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00(9.75,13.00)天,最短住院时长为6天,最长住院时间为17天;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00(9.50,14.00)天,最短住院时长为8天,最长为18天。两组住院天数无差别(P>0.05)。4.中医证型分布对照组中,瘀滞型最多(31,73.81%),而后是气血亏虚型(9,21.43%),风寒湿阻型最少(2,4.76%);试验组中,瘀滞型同样最多(32,65.31%),而后是气血亏虚型(9,18.37%),最后为风寒湿阻型(8,16.33%)。5.红外热成像检查本研究对91名患者红外热成像治疗前后肩关节前侧、外侧、后侧的温差进行比较,经过治疗后两组肩前、外、后侧温差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肩关节前侧治疗前两组温度差无差异(Z=-1.061,P>0.05),治疗后,肩前侧肩周温度差有统计学差异(Z=-2.135,P<0.05),试验组肩周温度差下降更明显;肩关节外侧治疗前两组肩周温度差无明显差别(Z=-1.551,P>0.05),治疗后也无明显差别(Z=-1.402,P>0.05),表明治疗后两组肩外侧肩周温度差下降程度不明显;肩关节后侧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Z=-0.557,P>0.05),治疗后也无发现差别(Z=-0.530,P>0.05),表明治疗后肩后侧肩周温度差下降程度不明显。6.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平均水平都为7.00(6.00,8.00),经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对照组3.00(2.00,3.63),试验组2.00(2.00,3.00),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示出差异(P<0.05),试验组VAS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7.Constant-Murley(CM)肩关节评分治疗前CM肩关节评分分别为:对照组45.00(40.75,49.00),试验组42.00(36.00,46.50),两组患者CM肩关节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肩关节评分分别为:对照组57.50(51.25,66.00),试验组67.00(63.50,70.00),P<0.05,两组患者CM肩关节评分有差别,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优。8.总体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0例、5例、33例、4例,总有效率是90.48%;试验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0例、15例、31例、3例,总有效率是93.8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1.中医一附院骨伤科冻结肩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年龄在60岁居多,体型偏肥胖,患肩以左侧为主,最小发病年龄44岁,最大85岁。2.冻结肩患者入院时间在夏季居多,立夏入院者最多,中医证型以瘀滞型为主,总占比达69.23%。3.术中未结合活血舒筋手法和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均可以降低肩前侧、外侧、后侧温度差;尤其是对肩前侧冻结肩患者,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能使温差下降程度更明显。4.VAS评分、CM肩关节评分、总体疗效评价,术中结合活血舒筋手法改善程度更优。5.综上说明,肩关节脉冲射频治疗冻结肩术中运用活血舒筋手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