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过三十多年的高增长阶段后我国进入到了发展的新常态,需要及时转变发展模式以缓解前期积累的各种问题。非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不仅体现在产业间发展差异明显,还体现在地区及城乡间差距日益扩大,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二元结构突出。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对城镇化的影响,并以四川省为例进行了讨论,分城市群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城镇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利用四川省历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全省及省内四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发展概况,接着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省内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呈现合理化与非合理化两种趋势,大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向着不合理方向变动并推动城镇化的非均衡发展,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还十分有限。非均衡的城镇化模式不利于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农业转移人口集中在效益较低的部门就业,限制了其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上升,城镇化虽然有数量上的增长但质量却不高。针对四川省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本文提出要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积极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科学的推进城市群建设以实现城镇体系的优化和完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