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登上“热搜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校园欺凌的发生给卷入者的学业、人际交往、人格形成等各个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作为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体健康成长的作用不容小觑,其中,研究表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校园欺凌产生抑制作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则相反,但并非所有生活在消极教养方式家庭中的个体都会出现欺凌行为。究其原因,又有众多学者发现共情能力强的个体较少产生校园欺凌。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讨初中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共情各自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但很少发现共同探讨三者关系的研究,其中共情是否会起到中介作用仍不清楚。故本研究基于此,采用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对陕西省Y市四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年级,共计880名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共情能力以及校园欺凌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校园欺凌、受欺凌行为整体较理论中值略低;家庭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为主;共情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共情、校园欺凌行为分别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班干部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3)校园欺凌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上,初中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在拒绝、过度保护维度与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在情感温暖维度与校园欺凌、受欺凌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4)校园欺凌与共情之间的关系上,初中生校园欺凌、受欺凌行为与共情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家庭教养方式与共情之间的关系上,父母亲拒绝与共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与共情存在显著正相关,但父母亲过度保护仅与观点采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6)家庭教养方式和共情对校园欺凌的预测方面,父母亲情感温暖、共情总分能负向预测校园欺凌、受欺凌且存在显著的差异,父母亲情感温暖与母亲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共情,父亲拒绝能够负向预测共情。(7)共情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校园欺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