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产品的质量问题突出,食物安全事故频发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普遍不信任。由于农产品是一种典型的“经验产品”,市场规制和监管制度不足,违法成本低和生产者缺乏自律,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农户是农产品供给主体,其生产行为偏差会引发农产品质量问题,加强农户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而农药残留超标又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安全性,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是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研究农户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内在机理须从农户自身着手。人多地少和家庭承包经营情形下,现有农地流转难以推进农业经营规模;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农村劳动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而人力资本异质引致农户农内与非农收入差距,农户的人力、耕地、资金三方面影响其农业投入,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受到农户禀赋制约。行为理论研究强调个体意向显著影响行为,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禀赋农户具有不同的目标诉求,而不同的目标偏好是否影响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选择。此外,考虑农产品不同用途,农户禀赋、行为目标选择对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可能不同。本文微观农户视角出发,运用农户行为、有限理性和多元理性等理论,研究了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的行为机理。通过广东地区农户问卷调查,从农户禀赋包括劳动力禀赋、收入及结构和农地状况,农户行为目标包括节约成本、节省人力、提高产量和提高质量等方面,系统描述了广东省农户的禀赋特征,重点比较了农户的不同行为目标及偏好问题,并以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农户的劳动力禀赋、家庭收入及结构和农地生产特征都是影响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因素。其中,务农人数越多,中老龄务农者越多,家庭纯收入越多,种植面积越大的农户,倾向大量施用农药;而女性务农者越多,初中及以上文化务农者越多,非农收入比重越大的农户,则倾向少量施用农药。(2)广东省农户的行为目标选择存在多样性,多数农户的行为目标是偏好提高产量。农户的行为目标偏好影响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其中,偏好节约成本和提高产量对农户的少量施药的行为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偏好节省人力和提高质量对少量施药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针对不同种植目的不同的农户,行为目标偏好对其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差别。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的相关对策建议。首先,务农者老龄化、务农者素质、农户收入及结构、耕地规模等因素影响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政府组织需要推广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鼓励年轻主体、专业化职业农民经营农业,加强农户农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增加农户非农收入。其次,广东地区农户的实证表明,农户的行为目标具多样性,并且多数农户偏好提高产量。不同的行为目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存在着差别。最后,当农产品用于销售时,农户追求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标选择并不能使其少施农药。在鼓励农户从单纯追求产量向数量、质量效应并重的生产理念转变的同时,仍需结合消费者和监管者等多方主体,形成农产品供给链的共管共治,从而有效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