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在多元化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关注材料的特殊表现形式、材质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视角,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根基正成为当下艺术创作的热点。随着国家关于“一带一路”的时代倡导,中国艺术家如何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中寻找创作源泉,艺术创作如何与所处时代产生共鸣,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通过实践探索。中国素有“丝绸古国”之美誉,延绵千年的养蚕缫丝织造之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质的丝绸文化,丝纤维材料作为丝绸文化的显性表征,以其自身独特的肌理和形态特征展现出了无尽的创造力。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丝织文化的理论梳理,为丝纤维所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在创作中的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国内外相关艺术作品案例比较,分析丝纤维在软雕塑创作中的视觉艺术特征,拓宽中国传统丝织材质的艺术表现力,为艺术创作中传统材料在材质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方面提供借鉴。从丝织品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象征方面作为切入点的研究,需要溯本求源,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观察法对丝纤维的历史溯源、传统丝制品种类和表现形态等线索进行归纳、整理。同时,梳理了软雕塑的相关资料,针对软雕塑创作中材质的影响力问题,结合视觉艺术符号学理论对丝纤维的材质特性、表现形式、空间语意三个方面蕴含的视知觉意象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中国传统丝织文化生态系统在软雕塑创作中的符号语意研究,提出传承性思维和情感性思维的创作途径与方法。在传统材料创新研究方面,通过大量实验,运用当代艺术观念,对丝纤维材质进行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上的拓展,试图突破传统丝纤维单一的材质属性,寻求新的艺术表现语言,丰富丝纤维在软雕塑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在创作实践探索方面,通过丝纤维软雕塑的系列创作实践,依托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观念,探索当代艺术语境下丝纤维的重释与解构,进而展现出新的审美空间,为中国传统丝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创作转化提供情感线索和实践探索路径。本文通过对丝纤维本体及其作为材质融入软雕塑创作的研究,补充了文献中较少提到的丝纤维作为艺术媒介之一,在创作中的视觉艺术特征和表现力。总结得出丝纤维既是自然符号的象征,更是人文情怀的延续,将其与当代艺术创作相融,可以创造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对话,实现文化价值向艺术价值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