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生物发光技术监测肝细胞癌治疗的小鼠模型的构建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动物模型在肝癌基础和抗癌治疗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无创方法快速实时评估原发性肝细胞癌局部状态改变将显著提高抗肝细胞癌药物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具有以上这些优点的动物模型非常稀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我们先前建立的HCR小鼠建立一个可快速评估体内抗肝细胞癌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方法:
  通过向14天大的同窝雄性幼鼠单次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的方法诱导HCR小鼠产生肝细胞癌,然后利用BLI技术和H&E染色鉴定肝细胞癌的动态进展。在生物活体成像实验中,HCR小鼠经单次腹腔注射150mg/kg剂量的D-发光素,15分钟后,在SeriesLuminaⅡ(PerkinElimer)活体成像系统(IVIS)设备上进行体内BLI强度的纵向测量。在实验终点,小鼠安乐死后,快速分离出肝脏,检测肝脏离体BLI信号。为了研究药物抗肝细胞癌的疗效,多只经DEN诱导产生肝细胞癌的HCR小鼠被随机分组,采用索拉非尼(SOR)和奥沙利铂(OXA)分别进行药物疗效实验。索拉非尼每日口服一次,奥沙利铂每周经腹腔注射一次。为了确认每种抗肝细胞癌药物的疗效,我们还用每个各治疗组的个体小鼠的BLI强度和总肿瘤体积与相应对照组比较,计算出各治疗组的肿瘤抑制率。
  结果:
  在DEN诱导7个月的HCR小鼠上,通过BLI技术对肝细胞癌的进展过程实现了纵向的观察。在索拉非尼或奥沙利铂治疗后,体内BLI强度增长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受到抑制。实验终点时小鼠活体BLI信号强度与肿瘤负荷高度一致。通过体内BLI强度变化可检测和评价药物治疗后肿瘤状态的变化。
  结论:
  本研究表明,无创BLI技术可以准确评价抗肝癌药物的疗效,我们建立的HCR小鼠模型为抗肝癌药物筛选、临床前检测、治疗反应监测和新的治疗策略开发提供了一个有用工具。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寻找诊断和治疗膀胱癌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对膀胱癌的关注越来越多,大量针对膀胱癌发病原因和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等相关研究也获得很大的进展。  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circRNA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多聚A尾,呈
学位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可导致机会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体内通常以包囊的形式存在,免疫缺陷人群感染弓形虫则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弓形虫的虫体前端有称之为前端复合体的特殊构造,其内有类锥体和分泌器官,即棒状体和致密颗粒。这些分泌器官分泌出大量的蛋白质效应分子进入宿主细胞,在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部分蛋白质效应分子能通过调控宿主的信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