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H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纤维素酶水解效果试验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厌氧消化等过程转化成生物质能源,但是秸秆本身致密的结构难以降解,需要采用一定的预处理手段改善其可降解性能。水解阶段是厌氧消化过程的限速步骤,通过纤维素酶水解方式可以加快秸秆水解过程,以缩短厌氧消化周期。采用不同NaOH浓度和预处理时间对玉米秸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预处理后玉米秸失重率、木质纤维素含量、浸泡液COD和还原糖浓度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10%、预处理1d试验组玉米秸失重率最小;总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相对于未添加NaOH试验组分别降低了32.11%和48.64%;秸秆浸泡液COD浓度达到62.5g·L-1;微观结构显示玉米秸表面发生断裂,表征半纤维素的特征峰消失,纤维素晶体结构并无改变。将不同条件预处理后玉米秸进行纤维素酶水解试验,研究酶水解后水解液还原糖浓度、玉米秸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酶水解率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10%、预处理1d试验组酶水解效果最佳,其还原糖浓度为46.70g-L-1;纤维素和半纤维的降解率分别为50.87%和80.54%、酶水解率为51.07%;微观结构显示玉米秸内部裸露出来,无定形区的大量水解使得玉米秸整体结晶度有所增加。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NaOH浓度10%、预处理1d玉米秸酶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水解最优条件为:温度40℃、pH=5、酶浓度300U·g-1(TS)、反应时间48h,此条件下还原糖浓度为51.00g·L-1;正交试验分析可知pH对酶水解还原糖浓度有显著影响,温度、pH和酶浓度三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pH>酶浓度>温度。
其他文献
<正>2013年5月,基于在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连云港市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单位。为更好地推动"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创建工作,
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炼石水泥厂2300td生产线即4窑由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发设计, # 2000年 11月动工,建设周期为 10个月, 2001年 9月即实现 3d
因20余年的无序开发和土法提金,清远市清新县新洲金矿矿区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矿渣。在山涧溪水和雨水堆浸作用下产生大量酸性矿山废水,汇集后进入矿区拦泥坝,溢流进入雷公背河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离职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离职护士31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急诊工作特点决定了急诊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去除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继有机氯农药和二噁英之后的一类具有更高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的有机污染
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观念和方法比较陈旧,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在世界许多地区已广泛开展的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摆脱了单纯的语言教育模式,而是将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外部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自身现代化的浪潮 ,使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这就要求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必须以建构信息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