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新型、环保的电能存储装置,因为具有高能量密度、宽放电平台而被广泛应用在小型便捷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上。正极材料是限制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商业化的正极材料Li Co O_2由于成本高和比容量低等制约因素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本文从合成方法及材料改性两方面着手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6)Ni_(0.2)O_2进行研究,探索材料形貌结构对电化学性能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新型、环保的电能存储装置,因为具有高能量密度、宽放电平台而被广泛应用在小型便捷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上。正极材料是限制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商业化的正极材料Li Co O_2由于成本高和比容量低等制约因素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本文从合成方法及材料改性两方面着手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6)Ni_(0.2)O_2进行研究,探索材料形貌结构对电化学性能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采用超声波辅助化学还原法合成正极材料前驱体,在850℃热处理12 h,制备出高纯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电池具有柔性、半透明、质地轻盈等诸多优点而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太阳电池技术。基于P-型聚合物给体和N-型聚合物受体为活性层的全聚合物太阳电池(All-Polymer Solar Cells,All-PSCs)是有机太阳电池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因出色的水、氧和机械稳定性等受到了广泛关注。活性层沉积工艺是影响形貌,决定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All-PSCs中,给、受体聚合物间的强作用力会明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危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设计和开发绿色可持续能源和先进的储能设备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化学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可以提供高功率密度、长周期寿命和高可靠性。然而,由于其能量密度较低、窗口电压较窄等系列问题也使得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和实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生物质银杏壳作为碳源,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和电气工业领域的大规模部署促使研究者对数据驱动的风电监测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目前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性能评估、状态监测、异常检测等应用场景的数据采集,其中,风电曲线描述了风速与功率的关系,是风力发电机组性能和工况分析的重要技术指标。但是在实际环境中,由于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导致风电曲线数据包含不同类型的异常数据,这会对风力发电机运行状态和特性的分析产生不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通过分析用户电力入口处的数据实现对户内负荷种类、运行状态及能耗等信息的监控,是智能电网实现状态全面感知与信息双向流通的关键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将两者相结合,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和分解相关算法研究并开发了一套非侵入式负荷监测原型系统,具体工作如下:
由于近年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对此,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这无疑将掀起一轮新的能源领域的革新以及发展契机。在一众储能器件中超级电容器因其一系列优势强势突围成为当今能源储存领域的明星。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碳基超级电容器因其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并制备了廉价、能量密度高的电极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使用酒糟为原料,通过前期碳化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结构多样、可调等优势,已成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其导电性差,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针对MOFs材料导电性差的问题,通过表面活性剂辅助形貌调控合成了三种电极材料(Ni-MOF_(BDC)、Ni/Co-MOF_(BTC)和Ni-MOF_(BDC)@C);并研究了它们的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行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溶剂热法,以乙酸镍为金属源、对苯二甲酸为配体,在
水系铝离子电池因其具有低成本、安全、环保、理论容量高等优势而被认为是下一代先进储能器件的最佳候选者之一,但是目前可用作水系铝离子电池负极的材料却相当匮乏。二氧化钛因其具有稳定的结构、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水系铝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二氧化钛存在电子导电性差、循环性能不稳定、容量低等缺点。本研究论文就如何改善二氧化钛负极材料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
超级电容器,一种介于二次电池与静电电容器间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近些年由于快速充放电能力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而电极材料直接决定了超级电容器的大部分功能指标,因此有必要寻找理想的电极材料提升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以解决实际应用需求。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具有高容量、形貌可控等优势。但是,他们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存在体积膨胀,离子扩散困难等问题。本论文通过构建三维多孔复合材料,约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体积变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