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I型/柯萨奇B3型嵌合病毒基因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是人类的共同目标。随着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PV)引发病例的逐渐减少,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由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V)和其它非脊髓灰质炎型肠道病毒(NPEVs)通过在自然界基因重组形成的嵌合病毒(V/NPEV)导致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病例报告数不断增加。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这种新出现的重组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病毒变异的机理和规律,及时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变化的新趋势,为防止此类疫苗重组病毒出现及全世界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为此,我们构建了以pcDNA3为载体,包含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SabinI)5’非编码区(5’NTR)和衣壳蛋白区(P1区)基因,柯萨奇病毒B3型(CVB3)P2区基因,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SabinI)P3区和3’非编码区(3’NTR)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SCS。利用LipofactamineTM-2000将这种质粒转染真核细胞KMB-17后,我们发现少数细胞肿胀,变圆甚至脱落,部分细胞凝缩并呈葡萄状堆积在一起。电子显微镜下这些转染的细胞内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并发生空泡样变。盲传的细胞也发生了和转染细胞相类似的变化。在这两种细胞内我们还同时观察到了病毒样颗粒(VLP),利用免疫电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颗粒的存在。RT-PCR实验表明重组质粒在转染细胞内得到了转录。通过免疫沉淀实验我们检测了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不同标记时间病毒蛋白的表达情况,在35S-Met标记后8h、16h、24h、36h均观察到了VP0蛋白条带。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液闪仪计数实验我们还对pSCS质粒转染KMB-17细胞后可能的病毒颗粒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转染细胞内标记蛋白的动态变化过程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在正常细胞内的复制和装配过程类似。利用从转染细胞中提取的蛋白制备抗体并进行中和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抗体对PV1的攻击发挥了一定的中和作用,但不能保护细胞免受CVB3的感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嵌合病毒基因的表达、多蛋白的剪切、病毒复制过程中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深入研究病毒重组现象积累了必要的实验资料,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它们带来了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观念乃至教育形态、体制等的一系列变革,从而使
基于电罗经技术的磁罗经自差自动测定和校正系统是一个综合了电罗经和磁罗经技术的自差测定和校正系统。本系统采用磁阻传感器来直接敏感合成磁场求得罗航向与从电罗经获得真
期权理论为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工具。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进行了很多探讨,但始终没有摆脱定价过程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在变量的选择上没有摆脱Black-
环氧沥青是将环氧树脂与含固化剂的沥青混合后经过固化反应而形成的热固性材料。固化反应过程中环氧树脂分子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将沥青支撑固定住,使其形成不熔不溶的固化物
对南朝乐府诗的研究,历来多集中在民间乐府和几个主要的乐府作家身上,而将其放在文人乐府的历史长河中做一个系统、整体的研究还有所欠缺,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认识而展开讨论的。因
近现代历史上,苏曼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异数”,是清末民初“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人物。他的:惊世骇俗的生存方式,他自成风格的文艺创作,都是备受争议。其生存行为以及文艺
柴胡陷胸汤为清代名医俞根初化裁《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而成的方剂,本文针对临床柴胡陷胸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BRG)屡获效验的事实,从中医文献整理、理论探讨、实验
宫颈糜烂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常见病理改变。表现为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
铜盘出现时间早,流行时间长,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类水器。本文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考古发掘出土的230件铜盘和传世的68件铜盘进行型式划分,再根据各类铜盘的形态关系把商周铜
由于英语教学的目的日益关注如何使语言学习者成功的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因此,应用语言学领域对交际能力理论的研究也随之变的更加重要。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