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脓毒症发热患者进行目标性体温管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流动力学变化、实验室指标以及临床预后,评价目标性体温管理在脓毒症发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对照性研究,观察在2015年06月01日至2016年07月30日之间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符合以下入选标准进入本研究:(1)符合脓毒症Sepsis-3.0诊断标准的患者;(2)18周岁≤年龄≤85周岁;(3)预计ICU住院时间≥48小时;(4)核心体温≥39.0℃。对于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进行不同程度的体温管理,即低温和高温管理组。体温管理仅采取体表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使用控温毯、冰袋或冰帽等。两组患者在体温管理6小时内均达到目标温度并且维持24小时。在体温管理开始、体温管理12小时和24小时分别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费用和临床预后有无差异。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3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5例。31例(49.21%)患者进入低温管理组(T:36.5℃-38.0℃),而32例(50.79%)患者进入高温管理组(T:38.5℃-39.5℃)。在体温管理24小时期间,低温组患者的核心体温、心率、每搏出量、心输出量明显低于高温组(P值均<0.05),而乳酸水平高于高温组(P值<0.05);低温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降低50%基线水平人数比率低于高温组(P值<0.01);低温组患者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下降较高温组快(P值均<0.05),而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指标高于高温组(P值均<0.05);低温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8+)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计数高于高温组(P值均<0.05);低温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抗感染治疗费用高于高温组(P值均<0.05);对低温组和高温组患者28天生存率的分析,低温组患者存活率为71%(22/31例),高温组患者存活率为81.3%(26/32例),发现低温组和高温组患者的生存曲线虽然随时间发生分离,但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Log Rank(Mantel-Cox)法,χ~2=1.082,P=0.298)。结论:对脓毒症发热患者,接近正常体温的低温管理患者其促炎因子水平较低,而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较高;但是,允许发热的高温管理组患者,其血液循环改善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短于低温管理组,并且ICU抗感染治疗费用也较低。提示,过度的体温控制可能对脓毒症发热患者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