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表风沙流变化研究——以希拉穆仁草原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风沙运动引发的灾害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研究风沙运动机理被认为是全面了解和防治风沙灾害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荒漠草原为背景,主要研究影响荒漠草原地表风沙流大小的影响因子及其运动规律,分析了荒漠草原风沙流含沙量与风速、土壤性质变化、地表植被盖度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探讨了高度和方向对集沙量的差异性分析,并揭示荒漠草原地表风沙流的变化特征,得到结论如下:   (1)春季和秋季风沙流含沙量与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春季风沙流含沙量与平均土壤含水量呈高度负相关,冬季呈高度正相关;春季风沙流含沙量与平均地面温度呈高度正相关;春季风沙流含沙量与空气湿度呈高度负相关,在秋季呈显著负相关。   (2)春季风沙流含沙量均与各影响因子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平均含水量>平均地面温度>平均风速>平均空气湿度。夏季风沙流含沙量与各影响因子相关性差,是由于夏季降水影响了集沙仪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导致在夏季集沙量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3)主导风向上风沙流含沙量与各影响因素相关性最差,此外,高度对集沙量的影响比方向更为显著。   (4)各季度荒漠草原地表风沙流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春季和夏季含沙量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少,且各层含沙率随着高度变化较大:秋季和冬季,含沙量随着高度增加基本不变,且含沙量在各层变化较小。春季和夏季的输沙量随高度变化规律符合幂函数和对数函数,且幂函数的相关系数都大于对数函数;秋季和冬季的输沙量随高度变化规律符合多项式函数。   (5)风沙流总含沙量:夏季(54.497g)>春季(48.096g)>冬季(10.0081g)>秋季(8.982g)。各季节风沙流含沙量最大值在W、NW;最小值在E,这主要由全年风向频率决定。   (6)春季颗粒组成最大值随着高度依次为细沙、粗粉沙、细粉沙。夏季颗粒组成最大值随着高度依次为中沙、粗粉沙。秋季和冬季,在不同高度上颗粒组成最大值均是粗粉沙为主。由于春季风沙流活动强烈,低层能带动颗粒较粗的细沙,空中浮动的细粉沙最多,上层的细粉沙较多。夏季由于降水较多,所以下层受的水蚀影响,雨水带着泥沙进入,中沙含量最多。其它季节中风沙流含沙量主要以粗粉沙和中粉沙为主。
其他文献
生态经济区划是运用生态经济学观点,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通过生态经济区划能够辨别各区域之间不同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分布规律,是制定不同区
期刊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滥垦、滥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波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遥感与GIS的结合是针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操作的信息、系统,本身具有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