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变得越来越开放。近年来中国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改革进展,包括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等。次贷危机后,国际社会要求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高涨,甚至人民币国际化多次被提及。可以看出,未来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也必定是趋势。在经济开放,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下,中国将存在发生货币替代的风险。货币替代的发生将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货币替代的发生将影响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其次,货币替代的发生将影响中国的财政政策,削弱中国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的征收能力,减弱财政的融资能力;第三,货币替代的发生还对人民币的汇率水平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它一方面造成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另一方面还将放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最后,货币替代的产生还将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特别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国际收支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货币替代程度上升,在资本与金融账户短期项目的管制放松的条件下,甚至有可能造成资本外逃,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本文在货币替代的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交易的货币需求后,借助原理论的分析结论,最终得出一国的收入水平、本外国之间的通货膨胀水平、本外币资产的利率水平、对外贸易规模以及汇率水平的稳定性是货币替代程度的直接影响因素的判断。在实证检验部分,加入了模型所推断的上述五个经济变量对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论是:中国在2005年至2012年间,收入水平GDP、对外贸易总规模TR、本外币资产收益水平之差与中国货币替代率的相关关系十分明显,而中外通货膨胀率之差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在这期间与中国的货币替代率的相关性较小。最后基于中国未来将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以及实现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推断,本文对中国的货币替代风险防范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财政政策的稳定,继续推进宏观经济的向前发展,通过维持一定的货币兑换成本防范替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