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电影批评群体研究(1896-1937)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un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早期电影批评群体在嬗变过程中带有浓烈的民族特色。从戏院茶园等放映场所到专业电影院的建立的过程中,批评群体产生了对戏曲电影和旧市民电影中的传统旧道德等群体性批评。专业电影报刊的兴起,为批评群体提供了公共媒介,群体性发声借助这一平台得以实现。鸳鸯蝴蝶派文人在旧市民电影中贡献了大量的剧本素材,他们创作的通俗小说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同样,这一批评群体也带有厚重的文学审美特色。戏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影戏观是剧人影评群体的基本思想观念,启发了这一群体的批评活动。新市民电影的出现意味着新思想的形成,左翼电影是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民族标志,由此形成的左翼影评群体便贯穿着这一思想。批评群体的身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最初,除了观众这一基本身份以外,批评群体还充当着体验者的角色。这一时期,批评群体话语初步形成,影评文章从记录外国电影和少量国产电影带来的直接刺激的观感,发展为讨论电影功能的观念,这是一大进步与突破。1920年代出现了三个跨界的身份转变,报刊界、文学界、戏剧界人士纷纷转向电影界。报刊媒介促成的圈子批评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群体对电影批评的开创作用。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表达了对传统伦理和历史古装片等的理解与批评。戏剧界人士的艺术专业人才对社会教育和电影艺术作出指导。同样属于知识分子阶层的群体还有中国新感觉派,他们受到日本文学思潮的影响,对电影进行了技巧和视觉审美批评。1930年代的主要批评群体是左翼影评群体,他们为底层人民服务,他们的批评文字披露了社会现实、注重电影意识,构成了以社会价值评判为主的现实主义批评。本研究共有四个章节,在历史发展脉络和社会进程中试图勾勒出早期电影批评群体的整体轮廓和变化过程。群体研究不是单线进行的,对个体的分析必不可少。本文不仅对早期批评群体做了纵向梳理,并且从横向入手,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绪论分为三个部分,阐释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等。第一章论述了从电影传入中国到电影报刊出现这一阶段批评群体的兴起过程,通过影评探寻话语的初步显露和观念的演变。第二章研究了1920年代报刊媒介圈子批评群体、鸳鸯蝴蝶派从文学到电影批评的跨度以及戏剧界人士进行的民族电影理论批评及其实践。第三章研究了1937年前的三十年代出现的两个批评群体——软性电影论者与左翼影评群体,此部分弱化政治斗争以及意识形态争论,从两方的重要影评入手,凸显批评观念与方法。第四章从文化视角和当下发展入手,分析批评群体在历史演进中的变化,群体心理如何选择以及对如今电影批评有何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负性心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清远市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农村贫困妇女共25145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纳入
无砟轨道由于具有轨道平顺性好、轨道几何形位能持久保持的特点,已经成为高速铁路的主要结构型式。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路基表面沉降监测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运营管理条件的需要。机器视觉在信号处理理论、电子和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铁路路基表面沉降监测系统通过定位激光光斑图像中心得到测量标靶沉降前后的位置数据差值,来反映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
针对三维激光点云与二维影像数据的融合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Point-to-Plane ICP的配准方法;该方法仅采用一块普通的平面黑白棋盘格作为标定板,能同时完成单目相机的标定与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相机的联合标定,进而实现三维点云数据与二维影像数据的配准;与以往基于控制点或者边缘对应的配准方法不同,该方法使用RANSAC算法自动提取场景中的标定平面,通过优化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取两组数据的变换。实验结果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被称为"黑客的终极武器",因为其攻击手法简单且攻击效果好。攻击者通过控制大量的傀儡机同时发送无用数据以消耗受害者的主机和网络资源来达到攻击的目
目的:利用改良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敲除HeLa细胞中SND1基因,构建HeLa细胞SND1基因敲除稳定株。方法:设计一对特异性识别SND1基因第二个启动子的上下游sgRNA,以PX462质粒为
论文介绍的是基于边缘检测与特征点提取的位图矢量化方法。先将位图进行RGB—HSI变换,增强图像对比度并进行边缘降噪、平滑处理,而后对图片进行阈值化处理。运用Canny算子对
为得到更为有效的设计理论,将杯形工具变幅器分为圆锥形变幅杆、圆盘和圆管三部分,利用Mindlin中厚板理论求得圆盘的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的解析表达式,并建立了圆锥变幅杆和
直流配电网在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改善供电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和实现新能源安全有效接入等配电系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因此直流配电网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