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郊型乡村处于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沿,开展城郊型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研究对于推进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构建城郊型乡村空间格局演变与“人-地-业”系统关系研究的逻辑框架基础上,选取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典型城郊县域湘潭县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乡村聚落斑块和乡村土地非农化两个维度系统分析了2009-2018年湘潭县乡村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作用差异,并对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湘潭县乡村空间的优化策略及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从乡村聚落斑块的演变来看,通过核密度对集聚特征的测度表明,样本期间,湘潭县乡村聚落的中高值区和高值区呈现出由“多点状”向“条块状”“组团状”演变的趋势;等级变化上,以较低位序的中小聚落为主,大聚落从数量和发育程度上来看均不显著;演化方向上,乡村聚落总体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演变的趋势,且在样本期间乡村聚落分布的离散程度得到控制,空间分布方向性趋强。(2)从乡村土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演变来看,样本期间,湘潭县乡村土地非农化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但在研究期内整体空间正相关性有所减弱;从冷热点区域来看,热点区域始终向西北部聚集,不平衡的“川”型分布格局在不断地强化,乡村土地非农化不平衡现象突出且扩散也在不断加剧。(3)对湘潭县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距最近建制镇距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坡度、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超标率、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是否有合法村庄规划、规模经营耕地面积比例、村内企业个数及人口密度,各影响因素在空间上的作用差异程度显著。(4)驱动机制的分析表明,依托位于城郊的区位优势及更为开放的“人-地-业”系统特征,受城镇化辐射直接赋能及乡村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成为湘潭县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现代农业和乡镇企业的普遍发展构成了新时期湘潭县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的核心驱动因素,而农业和工业的绿色发展程度也逐渐成为影响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的新型驱动因素;此外,湘潭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土地整治空间换取发展空间的机遇,激活了以土地为核心的各种要素的发展,成为湘潭县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辅助驱动因素。(5)依据研究结果将湘潭县划分为5个片区,并从“人”“地”“业”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湘潭县乡村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在“人”系统方面,应引导人口适度集聚,逐步构建“县城-镇区-中心村”的梯度人口集聚体系,同时提升乡村规划的约束指导作用;在“地”系统方面,针对乡村建设用地供需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应在发挥以往相关土地整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土地整治机制,破解用地供需矛盾,同时要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乡、镇村共生界面的集聚效应,为构建“县城-镇区-中心村”的区域联动发展共生格局创造条件;在“业”系统方面,要依托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态势,打造“乡村群”空间组织模式,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构建起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全价值链”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