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科学技术普及之简称,历来仅仅局限于普及科技知识的狭隘层面,而在知识产业逐步兴起、“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广的今天,科普要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基于这种认识,针对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现存问题,从大科普、大教育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其内涵,建构科普视野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辅以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访谈,由此对科普以及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了解到中学生物学教师对科普的认识狭义化、科普意识淡薄,以及由此导致的教学实践中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将中学生物学教学纳入科普范畴进行初步研究,就科普意识指导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评价实施乃至教师培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科普的概念、要素、特点、作用及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和方法,并由此提出研究课题;第二部分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三方面分别论述科普意识指导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提倡知识教学的直观化、通俗化、简明化、趣味化,加强质疑、操作、创新、泛学科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审美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第三部分阐述在科普意识指导下,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应力求框架设计的系统化、综合化以及内容呈现的方式多样化、语言亲切化等;第四部分概述科普意识指导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应当是富有趣味性、综合性、实用性、开放性的纸笔测试题与其它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第五部分,从教师的素质角度出发,论述中学生物学教师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最后部分简述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 经过一系列分析讨论,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并非是独立于科普之外的教育形式,而是科普工作的主要渠道,中学生物学教学就是科普工作的一部分。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将科普意识贯穿于中学生物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的始终,使之成为富有通俗性、趣味性、开放性、审美性、互动性等科普特点的科普活动,使中学生物学教材成为具有语言亲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