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房间”隐喻悖论

来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sliuxi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质疑,“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她笔下,“房间”举足轻重,内涵丰富,有鉴于此,她的“房间”倍受学者关注。近年来,有关她作品中“房间”隐喻的文章叠连出现,虽说都未作全面剖析,但也足以从中窥豹一斑。前人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他们证明“房间”的隐喻研究颇具潜力,意义不凡。根据前人的研究,“房间”隐含牢笼,心灵,女性认同等意义。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同时致力于挖掘伍尔夫作品中“房间”隐喻的深层蕴涵,试图从另一视角丰富伍尔夫的“房间”隐喻:悖论性。通过深入分析作者文本,本文指出伍尔夫作品中的“房间”具有悖论性:既是牢笼,又是圣所。同时,本文重点探讨了伍尔夫“房间”悖论性成因。对伍尔夫“房间”悖论性研究是一次新尝试,旨在抛砖引玉,为研究伍尔夫作品中的其它悖论因素做铺垫,从而进一步了解作者生活、思想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并为建立伍尔夫与新批评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提供可能。在前言中,本文首先提出伍尔夫“房间”隐喻的论点,指出其“房间”内涵丰富,同时引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伍尔夫对“房间”的复杂情感,特别是爱恨参半的情结,说明了伍尔夫“房间”隐喻悖论性存在的可能性及这一研究的可行性。第一章指出伍尔夫的“房间”暗含着牢笼的意义。通过较为全面的分析伍尔夫的主要作品《到灯塔去》、《出航》、《达罗卫夫人》、《岁月》,重点展现了其中主要女性人物的生活,指出在作者眼里,“房间”是囚禁妇女的牢笼。在男权社会中,妇女是家庭中的奴隶,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在男人的操纵下,她们要么承担着繁重的家务生活,要么过着笼中小鸟般枯燥、寂寞的生活。第二章则致力于探讨“房间”的另一隐喻——圣所,尤其是对生活在男权压制下的妇女来讲,更是如此。在房间里,妇女可以获得心灵的自由,寻求安全的庇护,同时也可望找到真正的自我。这章中,《雅各的房间》受到特别的关注,这是因为,“房间”出现在标题中与作品主题息息相关,而且,“房间”作为战争时期的庇护所表现得尤为明显。作者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原名《波宅》)在这章也得到了特别的阐述,这部小说完成于二战期间,与二战息息相关,具有独特的意义。在作者看来,战争使人们的生活破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惟有“房间”能重组碎裂的生活,抚慰受伤的心灵。围绕“房间”作为庇护所,本章也分析了作者其它的作品,从而较为全面地论证了作者把
其他文献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儿童性侵害案件的高发频发,使儿童身心健康面临严重危险。保障儿童免受性侵害的伤害,是一
合伙法律制度的核心便是合伙人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合伙不具有法人地位,一方面,本着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鼓励合伙的发展;另一方面,合伙的特殊性质需要对合伙
从"回回曲"的原始记载入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述和研究基础,对"伉里"、"马黑某当当"、"清泉当当"三首乐曲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南村辍耕录》收录之"回回曲"均属东传的伊斯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三株嗜角质真菌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白念珠菌三株标准菌株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
如果说平时的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就如“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却非易事。复习课是教学中一种菲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
指出了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馆是茶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路径。作为绍兴地区的有机组成之一,绍兴茶馆在其发展兴盛了近一个世纪后,目前其多数经营存在一些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建设。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大学
减刑制度是我国刑法具体运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方针。正确的运用减刑制度,有利于监管场所
近年来,农业发展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解决农业问题更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电视对农节目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
【正】 年近百岁的台湾"歌仔戏"与福建的"芗剧",是同根同源、同一枝头的并蒂花;是同音共曲、各展英姿的一种地方戏。她经历"唐山过台湾"、"歌仔回唐山",歌仔花开两岸香;禁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