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率先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在马丁·塞利格曼等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的大力倡导下蓬勃发展,成为了21世纪心理学发展的热门方向。作为当代心理学两大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扭转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过于倾向消极价值取向的状况,倡导积极的导向,主张关注人们的自身潜能和优秀品质,致力于使人类更加幸福地生活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也因此开始从与心理疾病相关的研究领域,向更加关心人的教育、成长、爱以及智慧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导向,应用于教育实践领域,形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新思潮、趋势。其中,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促进我国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幸福感的提升,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导向来关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笔者尝试系统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新近研究成果,总结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导向下西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和相关基础研究,并对中西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课程的实施做了详细的剖析,最后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动向和研究启示: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停留在初级阶段,需要立足于国际视野,中西方文化迥异,在学习的同时需要注意本土的转化,汲取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传统文化精髓,建构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多途径整合以及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切记急功近利、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总体而言,教育实践和实证研究对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仍然任重而道远,但前途总归是是积极乐观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仍然是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