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甘肃河西龙首山地区一带二叠纪地层保存完好,植物化石丰富。本文于该区采集了一种蕨类化石,且进行了详细研究。所得蕉羊齿化石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叶片及角质层,通过对宏观形态与微细构造的研究将其鉴定为延蕉羊齿Compsopteris wongii。本文为龙首山山西组延蕉羊齿首次报道,且首次进行角质层实验。蕉羊齿属以往被认为是种子蕨纲植物,本文延蕉羊齿叶片化石上有较为清晰的孢子囊群印痕,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部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41972010;418020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lzujbky-2019-it19),甘肃永昌早二叠世有节类繁殖器官及其地质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河西龙首山地区一带二叠纪地层保存完好,植物化石丰富。本文于该区采集了一种蕨类化石,且进行了详细研究。所得蕉羊齿化石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叶片及角质层,通过对宏观形态与微细构造的研究将其鉴定为延蕉羊齿Compsopteris wongii。本文为龙首山山西组延蕉羊齿首次报道,且首次进行角质层实验。蕉羊齿属以往被认为是种子蕨纲植物,本文延蕉羊齿叶片化石上有较为清晰的孢子囊群印痕,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部分种子蕨纲中的蕉羊齿可能为真蕨纲植物。甘肃河西北山地区一带早白垩世地层保存完好,植物、动物化石丰富,前人对该地区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研究区采集了一种松柏类的雌球果、几种雄球花化石和大量营养枝化石,一种茨康类营养叶化石;且进行了详细的宏观构造与微观构造分析;松科繁殖器官与茨康类营养叶也是该区的首次报道。本文所得松柏类化石保存有较为完好的雌球果、雄球花与营养枝化石,通过化石宏观形态与微细构造研究,将其鉴定为似枞属Elatides,通过对球果与营养枝的详细鉴定和对比已知化石种,发现化石与已知种特征组合均不同,故建立了一个新种:Elatides beishanensis sp.nov.,同时发现一未定种Elatides sp.。通过对当前茨康类叶化石的研究,将其鉴定为似管状叶属,通过对化石的宏观构造与微细构造研究并对比已知银杏类与茨康类植物,发现化石与已知种特征组合不同,故建立一新种:Solenites beishanensis sp.nov.。同时鉴定一种为滦平似管状叶Solenites luanpingensis Wang。据前人研究可知,似枞属最早现于瑞典上三叠统;分布于中、晚侏罗世扩大,范围扩大至欧洲南部、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以及伊朗板块;至早白垩世,分布范围继续扩大。晚侏罗世之前南北两区的气候差异应为似枞属在侏罗纪期间未能从中国北方地区传播至中国南方地区的原因。将本文似管状叶与已知的几种茨康类属种进行对比,发现其叶片和已知种均有区别,最接近似管状叶属与茨康叶属,但与两者也有区别,故推测该种可能为茨康叶属与似管状叶属间的一过渡类型。前人认为由于板块运动而形成的泛大陆巨型季风形成于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乌拉尔世),结束于泛大陆分解的早白垩世。笔者根据化石及前人研究简要分析了巨型季风对研究区的影响以及对似枞属传播的影响。植物化石角质层特征可用于推测植物生存环境。本文北山地区几种植物化石化石角质层均较薄,气孔均为下生且气孔器轻微下陷;且由似枞属的现生亲缘种杉木属和与茨康类有相似之处的现生银杏推测,北山地区在早白垩世的环境为具季节变化的温暖潮湿的温带、亚热带气候,可能受末期巨型季风影响。
其他文献
后套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的过渡带,黄河在此流经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大量的风沙入黄,致使该段河流水沙关系复杂。在全球变化和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下,黄河河道近年来淤积严重,潜在的洪灾成为沿岸人民最大的威胁。利用沉积地层获取长尺度黄河河道演化和古水文变化的信息,掌握后套盆地极端水文事件的规律,可以为该区修建防洪工程和开发水电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后套盆地临
扬子克拉通西缘以及北越南地区由于晚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而形成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赋存有攀枝花、红格、白马以及太和等世界级的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目前,这些岩浆矿床的成因研究还存在争议。基性-超基性岩墙为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的早期产物,开展基性-超基性岩墙研究对于认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浆起源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以攀枝花矿床朱家包包露天矿出露的基性-超基性岩墙为本学
本论文紧密结合当前有关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研究热点,研究制备了具有明显OVA吸附作用的新型多孔Al(OH)3佐剂并基于此成功建立了符合临床客观特征的AR动物模型,同时探索了镧系金属配合物新药物对AR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其具备治疗能力。此研究工作不仅对建立更加符合AR特征的动物模型的研究邻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今后设计合成结构新颖、性能优异的AR
古土壤是过去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形成时期的古气候信息。古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形成对古气候变化异常敏感,成为研究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替代指标。泥盆纪时期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重大转变,发生了多次气候事件。目前对晚泥盆世气候的研究主要在古生物地层方面,而利用古土壤黏土矿物进行古气候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甘肃白银晚泥盆世红色沉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红色沉积中的黏土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碳酸盐分布特征,结合野外观察,识
为了研究逆境对中国西北地区绿化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该地区优良的抗逆植物资源,建立合理的抗逆指标体系,本研究以该地区的四个绿化树种: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西部沙樱(Prunus bessey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银水牛果(Shepherdia argentea)为试验对象,分别模拟了两种不同的环境胁迫:干旱胁迫(W1、W2、W3,分别表示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是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天然屏障,具有显著的顶端-基底侧极性(apico-basal polarity)。当不同刺激因子(IL-1β、LPS、PMA)刺激内皮细胞单层两侧时,LPS及PMA产生明显极性应答。但PMA(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作为疏水性小分子出现极性应答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
云南西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在新近纪的地形变化明显,亚洲东部的季风系统也对其气候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气候、地形等因素促进了该地区植物的快速分化和森林面貌的变化。蕨类是维管植物中重要的一类,有超过10000种,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也比较明显。临沧是云南保存较好的新近纪化石产地之一,我们在临沧发现了比较多的蕨类植物化石,它们对我们了解新近纪蕨类在云南西部的快速分化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宏观形态对比
线粒体解耦联蛋白(UCP,Uncoupling proteins)通过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梯度,使氧化与磷酸化解耦联,降低ATP产生,转化能量为热,被称为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电化学势”能量耗散途径。已有的实验证据表明,UCPs参与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及生长发育过程。但是,其中具体的生理以及分子机制还不明确。为了从分子及遗传角度阐述UCP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我们构建了U
目的:探究黑番茄浓缩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BPH伴有LUTS的150例患者被随机分到安慰剂组(45例)、试验组(60例)和阳性对照组(45例)。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试验组服用黑番茄浓缩浆,阳性对照组中若患者前列腺体积(PV)≤30ml服用坦索罗辛、
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北近2000千米的区域变形隆升,形成了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对亚洲构造区地貌格局以及气候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青藏高原成为研究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大陆地壳变形规律的天然实验室,但目前的研究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核心问题还不明确,需要在青藏高原关键地区通过多种科学研究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构造隆升时空演化证据。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