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翻译出版工程《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将《水浒传》沙博理译本收录其中,不仅是对其艺术性与权威性的认可,更赋予其建构“中国英语”相对规范表达的使命。沙译本的翻译语言产生于国家发起的大规模汉语经典翻译实践,不同于一般英语,是一种带有“文化主体标记”的“中国英语”。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途径为这种特殊翻译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手段,国家翻译实践的理论视角又为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给予了合理解释。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水浒传》英译本之“中国英语”研究并不鲜见,然而集中于句式方面的实证研究空缺尚待填补。本文基于自建的《水浒传》沙译本双语平行语料库,对比英语国家语料库及《水浒传》杰克逊译本,结合汉英对比的认识对沙译本英语句式中的特殊标记进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以期从翻译内外两方面因素予以解释,明确中国英语的文化主体地位。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给出“外来译家”的定义,简要介绍沙博理生平及其翻译生涯三阶段,然后综述《水浒传》四个主要英译本及现有相关研究,指出沙译本对于构建“中国英语”的意义所在,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之不足。第三章介绍语料库翻译研究途径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及研究工具,并介绍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库过程及对比语料的选取依据。第四章为本文重点,详细描述沙译本中的两类特殊句式,三种特殊结构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过程,进而从翻译内外两方面因素给予解释。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中国英语确立文化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后总结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进一步研究可供采纳的建议。研究发现《水浒传》沙译本英语句式具有汉语句式的意合与对偶表征,彰显汉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文化翻译功能较强。本文呼吁汉语经典翻译中,译者需要首肯并尊重中国英语的文化主体地位,并自觉运用于对外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