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辛(G.E.Lessing,1729—1781)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近代德国文学的奠基人,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在广泛吸纳西方不同时代众多思想家的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尤其他在1766年出版的美学著作《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中所提出和论述的问题都是美学与文艺学上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阐释莱辛理论中有关诗画的重要理论。包括诗画的界限问题以及在新的文艺创作实践及理论背景下,莱辛诗画理论的局限与发展。准确辨析诗与画即造型艺术与非造型艺术之间的界限问题,既是我们准确把握莱辛美学理论精髓的关键,也对我们今天的诗画理论的建设与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全文共分三个部分。论文第一个部分,从媒介、题材、追求的效果三个方面剖析莱辛诗画理论中,诗画异质的理论观点。莱辛认为,画采用在空间中并列存在的“自然符号”描绘在空间中存在的物体,是空间艺术,受空间规律支配,追求美;而诗则借助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语言、文字来模仿同样也是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事件,因此是时间艺术,受时间规律支配,追求真。论文第二个部分,阐释了莱辛诗画理论中有关诗画相通的论述。莱辛认为,时间与空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界限,因此作为空间艺术的画和时间艺术的诗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的。论文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诗画理论在现代文学艺术创作实践及理论背景下的新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学艺术创作实践及其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新的文艺创作及理论背景下,莱辛所总结的单纯的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界限已被打破。首先,文学艺术创作不再仅仅局限于模仿,表现成为现代艺术的共同追求;其次,莱辛诗画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之一的机械时空观被颠覆,人们对时空有了新的认识,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理论成为诗画共同存在的基础;最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不再仅仅局限于莱辛时代对美的不懈追求上,丑越来越成为肯定和表现的对象。尽管如此,诗与画之间仍存在着差异,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