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芪莲益髓清毒颗粒治疗IPSS-R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疗效包括血象、中医证候疗效及西医疗效;通过实验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索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IPSS-R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IPSS-R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象、西医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分析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IPSS-R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2)实验研究:收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骨髓标本,另取10例骨髓造血干细胞供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RT-PCR方法检测TET2、IDH1mRNA的表达;收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骨髓标本,通过MS-PCR方法检测TET2、IDH1DNA甲基化,并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临床研究:本研究将30例IPSS-R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IPSS-R评分、临床分型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①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15例病例中显效5例,占33.33%;有效6例,占40.00%;无效4例,占26.67%;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显效2例,占13.33%;有效3例,占20.00%;无效10例,占66.67%;总有效率33.33%。经检验P<0.05,两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进行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西医疗效比较,观察组15例病例中完全缓解1例,占6.67%,血液学改善8例,占53.33%,无效6例,占40%,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15例病例中血液学改善5例,占33.33%,无效10例,占66.67%,总有效率为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安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①本研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TET2、IDH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TET2、IDH1的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ET2、IDH1mRNA表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TET2DNA甲基化阳性率下降40.00%,IDH1DNA甲基化阳性率下降27.3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临床研究可知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能够能有效提升IPSS-R低危MDS患者血红蛋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获得良好的中医证候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通过实验研究可知: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可以上调IPSS-R低危MDS患者TET2、IDH1mRNA的表达,DNA去甲基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IPSS-R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象、西医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分析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IPSS-R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2)实验研究:收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骨髓标本,另取10例骨髓造血干细胞供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RT-PCR方法检测TET2、IDH1mRNA的表达;收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骨髓标本,通过MS-PCR方法检测TET2、IDH1DNA甲基化,并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临床研究:本研究将30例IPSS-R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IPSS-R评分、临床分型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①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15例病例中显效5例,占33.33%;有效6例,占40.00%;无效4例,占26.67%;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显效2例,占13.33%;有效3例,占20.00%;无效10例,占66.67%;总有效率33.33%。经检验P<0.05,两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进行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西医疗效比较,观察组15例病例中完全缓解1例,占6.67%,血液学改善8例,占53.33%,无效6例,占40%,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15例病例中血液学改善5例,占33.33%,无效10例,占66.67%,总有效率为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安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①本研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TET2、IDH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TET2、IDH1的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ET2、IDH1mRNA表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TET2DNA甲基化阳性率下降40.00%,IDH1DNA甲基化阳性率下降27.3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临床研究可知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能够能有效提升IPSS-R低危MDS患者血红蛋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获得良好的中医证候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通过实验研究可知: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可以上调IPSS-R低危MDS患者TET2、IDH1mRNA的表达,DNA去甲基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