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全球协商治理观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全球治理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从百年未有的世界变局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着眼,提出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的主张。特别是在如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他将协商民主的思想推广到对全球治理的思考,阐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明确提出了“协商对话”应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方法。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他对当今全球协商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过思考,并提出了指导性的应对方略。这些思考和论述是将协商民主理论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的创新发展,它为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提供了路径,以“共商”理念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向公正、公平、公开转变,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方向指引。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对全球协商治理的提出背景进行了简析,其中包含了在国际社会中协商民主和全球治理的发展以及所面临的“协商陷阱”、“协商风险”、“协商失灵”、“协商赤字”这四个方面的困境;第二部分主要简述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全球协商治理观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外交思想中的协商理念这几个方面对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探索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全球协商治理观的理论建构,即全球协商治理观的生成逻辑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理论框架是什么;第四部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对应第一部分的困境对全球协商治理的治理路径进行了论述;第五部分则是对全球协商治理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开始反思之前“乳企+奶站+奶农”产业链模式的弊端,开始逐步推行奶产链重构政策,推进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和乳品加工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并且鼓励乳企通过“订单+参股”的方式与奶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鼓励乳企参与养殖环节,保障原料乳的质量安全。近年来,中国奶牛养殖规模化迅速提升,乳品加工企业集中度也大幅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乳企对养殖企业起到监管和引领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需要创新驱动。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数量上的爆发式增长。但是,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
共享经济在降低社会闲置成本、环境保护、稳定就业及扩大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巨大潜力,共享经济不仅为企业提供全新商业思维,同时也推动着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截止2019年共享经济国内市场交易额达到32828亿元。共享经济思维下市场主体特征变化明显,传统厂商定价策略在共享经济思维下仍然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更新。鉴于此,本文以共享交通工具市场为背景分别研究在共享经济市场下的二度价格歧视和三度价格歧视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成为了企业在长期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组织资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内部成员拥有的信息和企业特有的信息的集合,组织资本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促进了各部门间的交流,对于企业经营效率以及价值上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企业面临的风险入手,围绕组织资本与股票收益率的相关关系展开研究。企业对组织资本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对关键性人
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以下简称“马恩贫困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下的无产阶级贫困状况,揭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固有矛盾给无产阶级带来的沉重灾难,阐明资本主义存在的本质问题及资本主义下贫困治理无法逾越的困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困的全面而深刻诠释。不仅如此,这一理论内容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趋向片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贫困状
学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整体性。整体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教育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相应地也决定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性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位
党内监督是全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内监督。从中共五大决定在中央层面设立监察委员会到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设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在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然而,学术界对党内监督问题的研究大都聚焦在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后的历史时期,有关1921-1927年间党内监督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时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所产生的冲击波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围,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便捷高效的网络沟通方式使互联网成为了“民声集散地”。因此,如何在新时代利用网络密切联系群众成为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本文围绕“网络党群沟通机制建构”这一核心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深刻内涵和生成机制是什么?如何有效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这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运用政治学、传播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寻提升新时代社
学位
树立青年榜样,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引导青年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时代,新使命,对青年榜样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青年榜样的作用发挥面临着一些冲击与挑战,如何优化其作用发挥,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现实问题。  在青年榜样的形象特征与事迹类型层面,建立1997-2019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资料库,描述历届获奖者的时空分布、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