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NONMEM)法建立癫痫患者丙戊酸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以所建模型为基础,对颅脑外伤术后预防使用丙戊酸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并考察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及发生癫痫后的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1.丙戊酸、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回顾性分析:回顾性收集2012.04~2015.04在某三甲综合医院检测丙戊酸、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癫痫患者的检测结果以及详细资料。对服药剂量、年龄、性别及合并用药等因素与丙戊酸、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稳态谷浓度的关系及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2.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以2012.04~2015.04某三甲综合医院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癫痫患者为基础,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NONMEM)法分别建立儿童组(年龄为0-14)及成人组(年龄为15-99)丙戊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定量考察患者一般生物特征对丙戊酸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用非参数自举法(Bootstrap)验证所建模型。3.颅脑外伤预防使用丙戊酸患者的药学干预:2015年06月~2015年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颅脑外伤手术而使用丙戊酸预防癫痫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包括基于丙戊酸PPK模型的初始给药剂量的制定及剂量调整、用药及健康教育、癫痫相关知识的普及、规律服药的重要性、饮食注意事项、情绪管理、癫痫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及出院教育,对照组只记录相关指标不予干预,随访6个月。以术后癫痫发生率及控制率、患者癫痫知识知晓率、依从性(无漏服药物、无自主加减用药物、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血药浓度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戊酸血药浓度达标率为指标,评价PPK模型的实用性及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在临床发挥的作用。结果:1.丙戊酸、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回顾性分析:共收集了542例服用丙戊酸、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稳态谷浓度监测结果,其中丙戊酸监测患者371例,卡马西平132例,苯妥英钠39例。丙戊酸、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50.2%、70.5%和15.4%。2.丙戊酸最终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儿童组(年龄为0-14),CL=0.0784+0.00238×WT+0.189×TDD;成人组(年龄为15-99),CL=0.442×(WT/60)0.374×TDD0.306×1.24CBZ。其中WT为体重(kg),TDD为每日给药剂量(g),当服用卡马西平时CBZ为1,反之为0。经Bootstrap法分别验证儿童组及成人组的最终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颅脑外伤预防使用丙戊酸患者的药学干预的结果:干预组的术后癫痫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癫痫知识知晓率及丙戊酸血药浓度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依从性方面,干预组患者在按时服药、无漏服药物、定期复查血药浓度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在无自主加减用药物、良好的生活习惯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NONMEM法建立的丙戊酸的PPK模型稳定、有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2.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对预防颅脑外伤术后癫痫发生率及发生癫痫后的控制情况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疾病和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