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样微生物移植对db/db小鼠肠道菌群及其功能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gertretfdhgh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肠道菌群被认为在肥胖、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可以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改善患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基于哈萨克族较低的发病率,本研究拟探讨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肠道微生物移植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程度改善的原因及机制。方法:1)以糖耐量正常的db/m小鼠、2型糖尿病db/db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便微生物移植到db/db小鼠体内,观察小鼠血糖血脂表型变化。在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移植后的0周、6周和10周分别收集正常饮食组(db/m+PBS)、模型组(db/db+PBS)和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便微生物移植干预组(db/db+KNGT)小鼠的粪便样本,并对各组小鼠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及血脂四项水平进行检测,收集检测完毕后取血处死。利用16S r RNA gene的V3-V4可变区测序技术对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便样本和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6周的db/db小鼠粪样进行测序分析,通过组间相对丰度的比较找出靶标菌,利用实时荧光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经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0周、6周和10周后粪样中靶标菌群的水平。采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肠道微生物靶标菌与胰岛素抵抗发生相关的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2)检测经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0周、6周和10周后小鼠粪便溶液的p H值,气相色谱法(GC)检测小鼠经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0周、6周和10周后不同时间点粪样和血清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水平。采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乙酸、丙酸和丁酸与肠道靶标菌改变的关系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发生相关的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3)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经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0周、6周和10周小鼠结肠样本和下丘脑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db/db+PBS组小鼠相比,给予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0周、6周和10周后,db/db+KNGT组小鼠糖脂代谢水平被显著改善。Illumina16S r RNA gene的可变区测序结果显示,在门纲目科属种各个水平上,各组间菌的相对丰度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可以看出经过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后,与db/db+PBS小鼠相比,db/db+KNGT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属水平和种水平上,Sutterella,Dorea,Coprococcus,Clostridium,Bacteroidesuniformis和Ruminococcusgnavus的相对丰度升高,更加趋近于db/m+PBS正常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lostridium、Bacteroides、Sutterella、Bacteroidesuniformis、Ruminococcusgnavus和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这6个菌的水平在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6周和10周后,与db/db+PBS组相比,db/db+KNGT组呈现上升趋势,更加接近db/m+PBS组;Mucispirillumschaedleri菌呈现相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Bacteroides、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Ruminococcusgnavus和Sutterella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与糖脂水平呈负相关,Mucispirillumschaedleri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与糖脂水平呈正相关。2)在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6周和10周后,与db/db+PBS组相比,db/db+KNGT组小鼠粪样p H值显著下降,乙酸、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在血清样本中,乙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丁酸的含量也是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粪样中,乙酸的含量与Clostridium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呈显著正相关,与Mucispirillumschaedleri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呈显著负相关,丙酸的含量与Bacteroides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呈显著正相关,丁酸的含量分别与Clostridium和Bacteroides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在血样中,乙酸的含量与Clostridium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呈显著正相关,Clostridium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与乙酸、丁酸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丙酸的含量与Bacteroides菌起始模板量对数值呈显著正相关。3)在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6周和10周后,与db/db+PBS组相比,db/db+KNGT组小鼠结肠组织中GPR43和GLP-1的m RNA水平表达有上升趋势,GLP-1的蛋白表达显著上升,有统计学差异;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也呈上升趋势,无统计学差异;ZO-1的蛋白表达显著上升,有统计学差异。GLP-1、ZO-1和Occludin蛋白水平与与糖脂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小鼠下丘脑组织中的前阿片黑素细胞皮质激素(POMC)的表达量在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干预10周时表达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供体粪菌液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进行粪菌移植6周、10周后,改善了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增加了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各组间特定菌群存在差异且差异菌与糖脂表型存在相关性。2)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移植有效降低了小鼠粪样p H值,可能是通过增加小鼠肠道差异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如乙酸和丁酸的量而增加的,从而改善了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3)通过验证与短链脂肪酸相关的改善糖脂水平的通路,得到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移植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GPR43,从而升高GLP-1、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肠粘膜屏障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制造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要素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以及价值来源的根本性变革。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着"不想转型""不能转型""不会转型"三重困境,本质上是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能力、产业层面数字化支撑能力、多元主体数字化协同能力不足以及整体层面开放共享不充分的表现。鉴于此,应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提升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脑外科病房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对医院2017~2018年脑外科病房检验危急值管理管理的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践24个月后,观察比较实施前后危急值报告的缺陷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危急值报告数234例,其中登记内容不完整16例,记录不一致10例,报告不及时17例,处理不及时20例,总缺陷率为26.92%,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危急值报
肠绞痛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种常见疾病,当宝宝发生肠绞痛的时候,宝宝会突然哭的很大声,肠绞痛可能会持续很久也可能阵发性发作。家长看到宝宝哭闹都会十分担心,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去缓解宝宝的肠绞痛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缓解新生儿的肠绞痛。
期刊
目的:(1)在人群遗传流行病学水平,探索MALAT1基因多态性(rs3200401,rs4102217,rs60023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和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的关联性。(2)分析lnc RNA MALAT1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评判lnc RNA MALAT1作为潜在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在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心肌缺血损伤早期预警和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探索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首先在大样本人群水平上明确MIF作为新型标记物评价心肌缺血早期损伤的作用和意义,为高危心肌损伤患者早期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其次分析MIF作为生物标记物对心肌缺血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因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研究NF-κB信号通路在老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感性增加中的作用机制。应用携带IκBα(inhibitor of kappa B,IκBα)基因的重组AAV9载体,转染衰老心肌细胞或老龄小鼠心脏,在细胞及动物整体水平上探讨外源导入IκBα能否作为基因治疗药物,具有抑制NF-κB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信号通路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生存、凋亡、炎症反应以及应激损伤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角色。然而,ERK1/2信号通路在衰老心肌缺血损伤中的变化及其调节作用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代谢综合征。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防治药物疗效尚无显著。近年来,肠道微生物成为医学界众多疾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探讨肠道微生物移植对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和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的影响,及其它在胰岛素
目的:探讨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高剂量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RH-PBSCT)治疗恶性血液肿瘤临床疗效,并分析移植后免疫重建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共刺激分子B7家族与其的关系,以期初步探讨a GVHD发生的机制,从而建立我们独特RH-PBSCT模式并不断进行优化。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RH-PBSC
目的:(1)探讨肾不藏志不寐论治的理论依据、因机证治和常用安肾志方药。(2)采用D-半乳糖联合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观察肾不藏志不寐模型大鼠衰老方面、睡眠方面和海马转录组变化,衰老方面包括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睡眠方面包括睡眠时间、脑电图、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3)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以及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