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神经胶质瘤是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具有复发率高、患者存活期短的特点。卡氮芥作为最常用的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化疗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由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瘤灶部位,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其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很短;同时全身毒性较大,使其化疗效果受到了很大限制。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文使用用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卡氮芥、紫杉醇载药微球,使其获得缓释性能。讨论了温度、浓度、不同溶剂对微球形貌的影响,从中选择了喷雾干燥法制备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分别制备了不同载药率的BCNU、紫杉醇载药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的尺寸与形态,并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面分析。考察了载药率对微球的粒径和形态以及载药率、包封率的影响。可观察到所制备的载药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对于卡氮芥载药微球载药率对微球的形貌与尺寸有较大影响。用差热扫描分析(DSC)对载药微球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发现:BCNU载药微球的载药率对聚乳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较大影响,其原因主要是因为BCNU的增塑性;而对于紫杉醇载药微球紫杉醇的加入则对聚乳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明显的改变。由于聚乳酸的疏水性使得制备的载药微球不能很好的分散在生理盐水中,因此用表面活性剂对微球的表面进行改性。用动态光散射测定改性后的微球在生理盐水中的分散性,得到BCNU载药微球的有效粒径为2.20-2.40μm,紫杉醇载药微球的有效粒径为0.99-1.10μm。此粒径分布范围达到注射制剂的要求。载药微球体外释放实验显示BCNU载药微球的突释比较明显,三天内累计释放量达到了80%,而紫杉醇的释放速率则比较稳定。从微球表面是否为多孔结构、表面的含药量、药物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药物的增塑性四个方面讨论了BCNU载药微球体外释放突释的原因。本实验还用MTT法测定了载药微球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显示两种载药微球对肿瘤细胞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