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蒜年种植面积超过960万亩,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85%以上,年出口量达256万吨,占世界年出口比重的81.2%,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之一。随着大蒜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大蒜的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问题日渐凸显。本课题利用农艺学性状分析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并研究了野蒜与普通大蒜的营养指标差异性及南欧蒜与普通大蒜的代谢物差异性,为我国大蒜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大蒜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广泛,变异系数为13.6~44.4%,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为44.4%,说明大蒜虽然是无性繁殖植物,但是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不同品种的大蒜品质指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大蒜素含量最高的是昭苏六瓣红,大蒜素含量最低的是新乡白皮蒜。2.品种间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分析表明,大蒜虽为无性繁殖植物,但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受地理来源影响较大;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群体,国内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略大于国外群体,其中,华东群体Shannon信息指数最高,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3.利用LC-MS和GC-MS测定南欧蒜与金乡大蒜和苍山大蒜的差异代谢物。Lecucine(亮氨酸)、Galactose(半乳糖)、Glucose(葡萄糖)、2,3-Dihydroxybutanedioic acid(2,3-二羟基丁二酸)和Glucose-6-phosphate(6-磷酸葡萄糖)、Fructose-6-phosphate(6-磷酸果糖)、Arabitol(阿糖醇)、Citric acid(柠檬酸)可作为南欧蒜和苍山大蒜、金乡大蒜的差异代谢物。4.比较野生蒜与苍山大蒜和金乡大蒜的营养组分以及形态指标差异,分析野生蒜与普通大蒜的营养组分和形态指标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蒜平均单头鲜重明显低于苍山大蒜和金乡大蒜,野生蒜鳞茎中大蒜素、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苍山大蒜和金乡大蒜,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苍山大蒜和金乡大蒜。野生蒜的农艺性状指标与苍山大蒜和金乡大蒜相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