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可信性,降低交易各方的信息风险,保护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但我国审计服务属于强制性服务,不存在正常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合理价格的机制,因此出现了低价竞争行为。强制性审计服务的购买人和消费者不同,利益也不同,购买人希望审计服务的价格越低越好。我国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总体规模较小、数量较多,市场定位和服务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导致行业内一直存在着低价竞争”(刘玉廷,2010)。但是过低的审计收费不能够支撑足够的审计程序和充足的审计证据,会使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受到损害。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本文发现现有文献对于我国审计服务的低价竞争现象以及价格管制研究较少,缺乏详尽、系统的研究。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关系、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关系等方面,对于低价竞争及价格管制也多以理论研究方式进行,缺少以资本市场数据为基础的实证检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审计市场的价格管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审计质量、低价竞争与价格管制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阐述了价格管制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机制,以2005-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示: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上,审计费用的低价竞争行为会损害到审计质量,针对低价竞争行为的价格管制办法会对审计质量起到保障作用。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和内容。指出了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是对全文的概括。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从五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审计质量的定义及衡量方法;其次,研究了审计市场上行业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再次,从审计定价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出发,回顾了审计价格的低价竞争行为对于审计质量的影响;接着研究了价格管制办法的出台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最后对有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第三部分,理论分析。首先对价格管制、审计质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然后从理论上对价格管制办法在低价竞争企业中的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研究设计。本部分首先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接着界定了低价竞争的概念,然后根据上述界定对2005-2012年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筛选,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后,选出低价竞争的企业,采用配对方法,以1:2的比例为低价竞争上市公司选取配对样本,最后对模型进行设计与介绍,为下一部分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第五部分,实证研究。本部分主要运用R统计软件对第三部分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和启示。本部分首先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从审计报告使用者、审计报告提供及监管机构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