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尽管目前已经在使用止吐药物,但是作为手术和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PONV)任然困扰着麻醉医师。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内关穴或者足三里穴,均可有效预防PONV的发生。作为PONV的高危人群,开颅手术患者接受TAES治疗后可以降低PONV的发生率。但联合刺激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对开颅手术患者PONV发生率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次研究拟观察内关穴及足三里穴联合刺激对开颅手术患者PONV发生率的影响,并检测血浆胃动素的浓度变化。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Ⅰ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TAES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静脉推注阿扎司琼10 mg。TAES组在清醒拔管后,使用SDZ-Ⅰ型电子针疗仪,正电极贴于双侧内关穴及足三里穴,负电极旁开3 cm,采用2/100疏密波,以患者耐受的最大刺激电量刺激双侧内关穴及足三里穴30 min。对照组对应部位贴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毕12h(T3)、术后24h(T4)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离心后取血浆置于-80℃冰箱保存,测定血浆胃动素浓度。记录患者术后02 h、26 h、624 h、24 h内PONV发生情况。将PONV分级(0、Ⅰ、Ⅱ、Ⅲ、Ⅳ),对于Ⅱ级以上或者患者自觉需要的,予胃复安10 mg补救治疗,并记录补救治疗的次数。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0例患者中最终有92例患者完成并纳入实验,其中对照组47例,TAES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手术部位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4例(55.3%)发生恶心呕吐,TAES组有15例(33.3%)发生恶心呕吐,与对照组比较,TAES组患者0-2 h PONV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 h、6-24 h以及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AES组患者恶心呕吐分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4人使用胃复安,TAES组5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AES组患者T3时点血浆胃动素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穴联合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在常规药物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胃动素的浓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