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迅速扩张,但高校原有的占地面积、教学生活设施等教育资源,却无法满足“扩招”后办学的基本需要。在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高校要改善办学条件,采用贷款建设就成了必然。“十五”期间,全国公办高校基建总投资为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贷款约为1500亿元,教育部直属高校有85%以上高校有规模不等的基建贷款,个别高校基建贷款竟达20多亿元。高校以贷款为主的筹资方式进行基建,必然要还本付息,偿还银行投入的资金。高校应有一个筹资基建、扩招、偿贷的理想化的设计和运作模式,但因为筹资设计、基建、招生、偿贷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有各种因素可能导致最初的设计不能实现,从而导致还本付息目标不能实现,主要有四方面的风险:一是高校的决策及目标定位可能不科学、在较长时期中受外部因素影响,决策方案中有些因素可能失真;二是贷款在投放结构、规模及利息等方面存在市场调控变动因素;三是基建过程中,因监督管理因素而存在的原材料浪费、工期延长及各种未知支出等的变动;四是市场造成原核材料等基建成本的变化。高校要建立基建投资风险识别、评价、反应以及管理与控制机制,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在建项目重点控制点警示制度、高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运用及其风险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基建中潜在的各种风险,避免和防范基建贷款风险及财务危机的产生。基于这样的研究与分析,本文运用图表、数理模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所面临的基建投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研究基建投资的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及其评价体系。结论:基建项目的投资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应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决策、设计、招标、施工和竣工等阶段,把节约投资的理念融入全项目管理。最终目的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