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汉藏语系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构词由词根、词缀(前缀、中缀和后缀)组成,汉语中最常用而且功能又多的词类之一是介词。介词在汉语语法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介词并没有实在的意义,它表示的是语法的抽象意义。 蒙古语是阿尔泰语系的黏着语,形态变化发达的一种语言,蒙语由构词由词根、词缀和词尾组成没有前缀和中缀,只有后缀,蒙语没有介词,只能用蒙语语义格词缀对应使用汉语介词。因此,蒙古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介词使用错误,有许多研究者对介词进行过研究,但是,对对象类介词偏误分析研究非常少,所以我们在汉语和蒙语语法对比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对偏误类型和偏误成因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第一章阐述了选题意义与选题目的,并分析了相关介词及介词偏误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偏误理论和中介语理论。最后介绍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选用预料的来源。 第二章概述了蒙古语语义格与汉语介词的比较,先把蒙古语语义格中对应于汉语介词的语义格进行研究,再把对应于汉语对象类介词“给、跟、让”偏误与蒙古语语义格词缀进行对比研究。 第三章本文将蒙古学生学习介词“给、跟、让”的偏误分析蒙古留学生汉语介词使用的偏误情况,将语料库中收集到的蒙古学生对象类介词“给、跟、让”区分成遗漏、误加、误用、错序四类,并依据这四种偏误类型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 第四章根据介词“给、跟、让”的偏误成因以及偏误类型,对蒙古留学生的汉语介词教学提出改进的建议,主要从教材以及教师教学两方面入手,旨在为蒙古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介词过程中提供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