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以天马行空的奇特幻想,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神奇变幻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既有来去无踪的狐仙鬼魅,又有风流倜傥的士子书生,最能打动儿童心灵的是那些机智勇敢、善良可爱、纯真无暇、有特异功能的儿童形象。虽然儿童形象不是《聊斋志异》的重点人物,但蒲松龄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个个生动鲜明,极富个性,极易与小读者产生共鸣。本文试图对蒲松龄笔下的儿童形象作系统的概括和分析,并对儿童形象的塑造艺术和形成典型儿童形象的根源进行分析和探讨,来表现蒲松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评价,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儿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聊斋志异》的童话色彩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儿童形象进行分类,分别是孝悌儿童形象、善恶儿童形象、智勇儿童形象和神异儿童形象四个类型,并对四个类型的儿童形象分别进行了描述和探讨。第二章分析了儿童形象的塑造艺术,分别从符合儿童特征的个性语言、波澜起伏的心理诉说、突出人物性格的传神肖像、典型化的行动举止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这四个方面的塑造艺术中,又从叙述性语言和人物语言,儿童心理特征在社会环境制约和情节变化的影响下发生不同变化,多层次的表情描写和多角度的肖像描写丰富人物形象,典型人物的行动变化和典型的儿童游戏显现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三章探讨之所以塑造这些儿童形象及为什么如此塑造的根源,从时代文风的习染、传统文化的沾溉、社会现实的激发、塾师生涯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受传统文化的沾溉一节中,又从孝悌文化的影响、因果善恶报应的浸染、智勇美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儿童形象的深入分析,希望能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了解蒲松龄的创作,进而对《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