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电沉积法直接制备多孔泡沫镍基础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泡沫金属制备方法普遍存在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直接制备泡沫金属的新方法─喷射电沉积法。该方法基本原理是:在喷射电沉积过程中,采用很高的电流密度,金属沉积层会形成疏松、多孔的泡沫组织;此外,在高电流密度下,析氢反应的发生将产生大量气泡也有助于形成多孔沉积层。同其它方法相比,喷射电沉积法生成的泡沫组织完全是自组织原位生长的,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其它辅助材料的介入,工艺简单、成本也相对低廉。本方法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对外界环境和设备要求不高。该项研究对丰富泡沫金属的制造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分析喷射电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的基本规律,并采用扩散限制凝聚模型(DLA)对喷射电沉积过程的多孔泡沫组织的形状和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使用喷射电沉积设备对DLA模型获得的枝晶进行了验证性试验。研究表明:用DLA模型来说明枝晶生长规律是有效的,DLA模型中的粒子移动速度、粒子释放数、结合概率分别同喷射电沉积工艺中电压、电沉积时间、电解液温度存在着内在的对应联系;模拟生成的粒子沉积层具有明显的枝晶结构,金属粒子从远端沿着主运动方向向阴极移动,被阴极极板俘获,形成了多孔的金属沉积层形貌。(2)、研制了包括控制系统、喷嘴提升机构、机床机械本体、电解液喷射与循环系统、电解液温控装置、阳极腔、喷嘴等部件在内的泡沫金属直接制备试验系统。使用该装置进行了喷射电沉积试验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组具有简单形状和一定厚度的泡沫镍金属样品;讨论了泡沫镍的显微结构、孔隙率和相对密度。结果表明:①可采用很高的阴极电流密度进行喷射电沉积,其电流密度约为常规电沉积的100倍,甚至更高;②枝晶容易在高的电流密度下生长,泡沫镍具有比较典型的多孔枝状晶结构;③在高电流密度下,很容易发生析氢反应,释放大量气泡;金属离子在气泡之间的空隙被还原形成多孔的沉积层;④电沉积参数对泡沫镍的相对密度和孔隙率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泡沫镍的孔隙率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而减小,随着电解液喷射速度和电解液喷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随着Ni2+浓度增大而减小。泡沫镍样品的孔隙率在50~70%之间、相对密度在0.3~0.5之间、孔径在0.3mm以内。(3)、分析了泡沫镍样品的相关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传导性能。结果表明:泡沫金属的硬度明显低于实体金属,不同孔隙率的泡沫镍的硬度也相差较大;泡沫镍的静态压缩性能具有明显的三阶段特征,即线弹性变形段、塑性平台段和压实段。孔隙率越高,平台应力越小;泡沫金属的电阻率明显高于实体金属,且随着孔隙率的增加,泡沫镍电阻率也随着增加。喷射电沉积直接制备的泡沫镍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够作为散热元件在电子行业中应用。鉴于上述特性,泡沫镍有望在电池电极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所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近年来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从认识论角度剖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变化与挑战;从价值论角度剖析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有强烈致癌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致癌能力最强的一种。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大伤
对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共同点来完善和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有
微细铣削加工技术,以其相对较佳的经济性、能够加工多种材料及其三维复杂形状等综合优势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格外重视。然而微细铣削加工是一项新的工艺技术,目前学
漆酶(p-diphenol:dioxygen oxidoreductase; EC 1.10.3.2)属于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可以催化氧化多种酚类、氨基酚类、多胺类化合物、木质素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由于其广泛
为提高水声目标分类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谱和DEMON谱的水声目标分类方法。首先,利用线谱提取技术提取目标辐射噪声功率谱的线谱分布特征;然后,利用DEMON谱处理技术提取目
针对已有线路参数在线计算方法的实现方案复杂、计算结果不准确、线路参数计算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同步采样信息的非解耦计算方法。以线路π型集中参数模型为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这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大量的阅读能提高写作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目的全面深入了解中国药膳的发展历史,为药膳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方法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的文献、古籍等资料,对药膳的发展历程、分类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结果早在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