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初黄老之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老子》,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代表作《淮南子》就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这部著作集道、法和儒三家于一体,大力宣扬君主要遵循天道实行无为政治。《淮南子》的无为思想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在理论上都主张依照“道”的原则来进行活动,但是《淮南子》中对道的性质和特征与老子之道产生了明显的不同。《淮南子》中的道虽然也是无影无形的,但是却不是纯粹的虚幻翩眇的神秘之物,道是可以被人所认识和利用的。而《淮南子》道论与老子道论最大的不同就是,“道、气合一”论以及“道与阴阳”的关系。在《淮南子》中很多时候道与气总是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道与气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淮南子》受阴阳家的影响,讲道与阴阳结合在一起来阐述道生万物的基本过程。另外,道就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这种认识与老子的道论存在明显的区别。在这种道论思想的指导下,《淮南子》在政治上主张顺道而为,这种思想与老子所讲的消极无为的“小国寡民”理想有着很大的不同。《淮南子》主张在遵循道的的前提下,统治者应该通过积极有为的政治行为来实现最终的无为而治。老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仍然是“道”,而《淮南子》已经将关注的核心由“天”切实的转移到“人”即人类社会上。《淮南子》强调,人类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做到顺道而为,为此,君主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努力作为,采取一切能够实现善治的措施。所以,《淮南子》提出顺道而为、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具体而言就是:在政治统治过程中,统治者要顺道而为,遵循道的基本原则,不能任意而为,要注意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分追求欲望的满足而暴虐百姓,这样就与道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了。《淮南子》坚持历史进化观,提倡因时而变,反对因循守旧的思想,要根据时代的变化,顺时而变,同时,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人类社会是在退化的。因为人性被欲望所迷惑,逐渐堕落。仁义礼智这些道德规范从本质而言是与人的本性相违背的,但是,从拯救的本性、返璞归真的角度而言,这些规范仍然是必要的。所以,《淮南子》并不意味否定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淮南子》主张顺应民性、以民为本,君主要谨慎使用民力,要以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为前提,不可任意扰乱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时至汉武帝时,《淮南子》所倡导的清静无为思想已经与当时的社会实现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已经不能满足年轻有为的汉武帝积极进取的政治需要,甚至成为汉武帝推行新政的一大阻碍,这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满。另外,刘安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与朝廷决裂,最终因为谋反罪兵败自杀。在汉武帝治下,《淮南子》始终未获得汉武帝的认可,因此也就没有得以实践,这部书也只不过是刘安与汉武帝争夺思想和舆论话语主导权的工具而已。刘安自杀之后,《淮南子》更是被世人忽视和冷落。尽管如此,从整个黄老学说的发展过程来看,《淮南子》仍然是众多黄老之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是西汉初期乃至中国古代完整阐述黄老学说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