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生活是由人们知识、信念、信仰和理想等构成的精神系统,是支撑人情感和理智、追求精神归宿和心灵寄托的源泉。不同的个人有自己的信念和信仰,不同的家族、群体、民族等共同体也有它们的信念和信仰系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日新月异,精神生活也呈现出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加之西方发达国家将其社会价值观在我国大肆宣扬,使民众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拜金主义、物欲主义的沼泽,人的精神生活出现了滑坡,变成了经济发展的附属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民众精神生活所出现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本文以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为时代背景,以民众的精神生活为主线,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工具,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民众精神生活状况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解决民众精神生活问题的建议与对策。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致力于从对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民众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内涵、本质属性及特征,并指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辩证关系,为之后的问题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民众思想观念随之产生的变化。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社会转型期民众在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拜金主义的大肆泛滥增加了民众追求金钱、财富的欲望,导致其在财产、友谊、家庭、自我等方面发生价值观念的混乱;其次,社会道德滑坡。一部分社会成员过度追求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冒伪劣成为社会公害,一些人的行为一再危及道德底线。再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还未完全除旧革新,因此造成了人们价值信仰的缺失;最后,当传统的精英文化逐渐为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所替代,就不可避免会导致民众精神生活的世俗化。而究其原因,选取了四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经济、政治、文化与个人。第四部分,论述了社会转型期解决民众精神生活问题的对策。第一,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为民众精神利益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为精神利益的实现提供政治环境;第三,加强文化建设。主要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和丰富民众精神生活这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第四,充分发挥媒体力量,传播正能量;第五,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