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霍克斯,一位梦魇小说高度实验派作家,是二战后一代原创,独立艺术家的典范。他向现存的被现实主义传统限制的美国小说发出挑战,竭力追求对非理性,情欲,分裂及滑稽的描写。近五十载的文学创作使他成为美国小说大师,并被许多评论家视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标志性人物。霍克斯对痛苦的露骨刻画中透露着美感,能化平淡腐朽为神奇,化神奇为现实的超脱,是一位敏锐感性的文体大家。约翰·巴斯曾如此称赞他:“他(霍克斯)就如难以置信地屹立于美国小说地图中的直布罗陀一般:无法解释,令人惊讶与敬畏,自成一格,自信独立,时而熟悉,时而陌生。没有比他更令我羡慕的人了(当代美国作家)。”《第二层皮》是约翰·霍克斯发表于1964年的一部小说,并或得了1965年国家图书奖提名。虽未赢得该奖项,此书在霍克斯的创造生涯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从《第二层皮》开始,他由先前黑暗的,哥特式的转化为对世界的更滑稽与荒诞式的描写。故事由一个五十九岁的前美国海军官员以第一人称讲述。他的名字叫Edward,但书中其他人物通常叫他Skipper。贯穿全书,主人公都在讲述他“毫无掩饰的过去”,父亲,母亲,妻子的自杀,女婿被害,以及从南太平洋服役后来到的阴冷残酷的岛屿上阻止女儿Cassandra自杀行动的失败。但他最终在一座热带岛屿寻到了庇护所,与黑人小伙子Sonny,情人Catalina Kate共同生活。在那里,他的工作是为奶牛进行人工受精,试图重获他用以对抗早年悲剧的无辜,尽管他如此叙述,但仍旧令人怀疑的是这座岛屿的画面是真实的还是仅仅的虚幻。为获得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理论视角下艺术表达的总体思想,本文利用七部分展开论述。介绍部分包含了对作者霍克斯和即将讨论的作品《第二层皮》的详尽介绍,以及文献综述,主题陈述。第一章是对理论视角的介绍,据此展开论文分析。本章提供了后现代的发展及理论,尤其是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此外,也给出了几个詹姆逊理论中的特征及术语以支持即将展开的《第二层皮》的文本剖析。从第二章至第五章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的建立前提是主人公可能是不可靠的叙述者,因此,读者有权对他的话语进行质疑。第二章借助于詹姆逊所谓的“历史感危机”和它的表现“后现代的戏仿”和“个体记忆的缺失”而展开。第三章以詹姆逊用作描述后现代社会的异化为基础,主要聚焦在Skipper,后现代异化形象的代表,他对于女儿和妻子的控制及她们作为反抗方式的死亡。第四章“分裂的主体”包括了小说两方面的分析。第一,叙事结构的分裂;第二,小说中人物地分裂。第五章“第二层皮: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主要关注主人公在流浪岛上的平静生活。通过他的对岛上生活细节的叙述,我们可以发掘流浪岛仅仅是他为自己精心编制的乌托邦世界,进而探究其原因。结合詹姆逊关于乌托邦的论述,了解乌托邦的意义所在,即对更好世界的期待和对现实的否定,此外,理解作者霍克斯对生活在后现代绝望中的人类的终极关怀。最后一部分作为本论文的总结得出,在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视角的参照下,读者面前呈现的将是一次全新的对小说《第二层皮》的解读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