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认知一词首起于美国,由心理学家弗拉维尔通过对元记忆的研究于1978年提出。现今,研究的重点是元认知理论与不同学科的结合,笔者探讨的是元认知理论在数学教育领域的特殊作用和意义,即数学元认知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象上,笔者选取初一学生。由于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到中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认知仍习惯于具体形象思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遇到问题不会深究其原由,而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对自身的认知进行认知,掌握调节和控制认知的方法,为学生初二以及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第一章中,笔者采用调查研究法,根据初一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确定了研究方向,希望提高初一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整体水平及其包含的某些成分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最终增强初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第二章中,笔者提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研究文献了解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中,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了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教材中数学元认知能力的体现,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具体论述数学元认知能力在概念教学和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和理论基础,并附有相关的课例。最后通过数学作文来检测学生对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变化情况。第四章中,笔者根据第三章具体的教学策略,利用比较研究法,对初一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比学生数学成绩的变化情况来说明数学元认知能力与成绩呈正相关;然后通过个案的前测、培养过程和后测的跟踪研究,说明个案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不仅整体增强了,同时在具体的数学元认知的某些成分方面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最后进行实验总结与反思。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初一男生与女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塑性,中等生进步较快,特别是80~90分之间的学生,且女生较男生稍好;而对于差生和优秀生变化不明显,但其思维和对认知的认知能力均有所提高;同时学生对任务目标的计划性及对策略的认识性的数学元认知知识能力、对结果反思和修正的数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及对数学态度和自身情感变化认识的数学元认知体验能力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