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局部滴用洁尔灭防腐剂建立兔干眼模型并初步探讨防腐剂对兔眼表造成损害的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一眼为实验眼滴用0.1﹪洁尔灭滴眼液(BAC组)2周,每天2次,对侧眼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3、5、7、14天行双眼Schirmer。试验、荧光素钠染色(FL)、虎红染色(RB),给药前及给药后第7、14天行结膜细胞印迹学检查,用药后第14天处死兔子取结膜冰冻切片标本行免疫荧光检测粘蛋白MUC5AC分布情况,取结膜及角膜行石蜡切片检查、扫描及透射电镜检查。Schirmer试验滤纸湿长及杯状细胞计数差异采用配对studentst-test,FL染色和RB染色评分差异采用wilcoxorl siqned rank test进行统计学处理,设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给药前,BAC组及对照组各项检查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第5天起实验组Schirmer试验滤纸湿长减少(p=0.009)并逐渐下降;第5天起FL染色计分增加(p=0.000)并逐渐上升;第3天起RB染色计分增加(p=0.000)并逐渐上升;第7天起杯状细胞密度下降(p=0.000)并逐渐下降,结膜上皮细胞增大、扁平及多型性、核变小、核浆比由1∶2变化为1∶4-1∶5;第14天免疫荧光检测发现BAC组MLIC5AC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光镜检查发现BAC组部分角膜上皮层数减少、部分结膜上皮层数减少、杯状细胞减少;扫描电镜检查发现角膜上皮微绒毛减少,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膜上皮微绒毛减少、角膜上皮细胞器肿胀、结膜杯状细胞分泌颗粒大量减少。
结论:
1.局部应用洁尔灭防腐剂建立的兔干眼模型,既表现为粘蛋白缺乏型干眼病改变,又有水液缺乏型干眼病的体征,符合人类干眼病发病过程及眼表损害表现。
2.结膜杯状细胞及MUC5AC的明显减少使该模型成为研究粘蛋白减少型干眼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理想模型。
3.0.1﹪洁尔灭引起干眼症的损害机制,可能是由于洁尔灭破坏杯状细胞分泌功能或减少杯状细胞数量,造成粘蛋白减少,导致一系列眼表损害如角膜上皮脱落、结膜上皮鳞状上皮化生、泪液分泌减少等;也可能由于洁尔灭同时对角结膜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如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引起细胞凋亡、破坏微绒毛等,进而破坏了上皮细胞的屏障作用而导致干眼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