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视角,结合转型经济的现实,深入探讨产权、市场及其绩效,并从模糊产权产生的外在和内在动因两个层面研究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思路和路径,这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研究中,国有化、私有化以及产权明晰等等政策建议被许多学者所倡导。但是,真正有效和可行的政策,是建立在确切地把握关键性决定因素的基础上,在怎样的条件下,应当优先解决什么问题?是产权问题,还是市场竞争问题?如果不把最关键的问题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去解决,就会导致重大的政策失误。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相关理论在转型经济中的应用,对科斯定理、诺斯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拓展,从产权的内在可分割性和市场的外在不完全性两个视角探讨、界定模糊产权并对其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此为逻辑实证研究框架,借鉴国外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经验和国内其他产权(企业、城市土地)建设实践,从产权、市场及其内在相互逻辑关系等维度研究、探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新路径;同时,结合分析工业化、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关系,寻觅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政策测度和路径依赖。总体框架共计九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导论,是全文框架展开的铺垫和基础,导论阐明本文选题的意义、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之处,概括性地描述了本文的核心思想。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论文的理论核心。第二章通过对产权的含义、内容、形式、特性的探讨,指出产权的内在属性(有限性、可分解性等)是产生模糊性的前提或条件,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的实证逻辑推演,得出产权和市场都是绩效的关键决定因素,对科斯定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在中国经济的框架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外在市场环境,产权、市场对经济绩效有时表现出时间差异性,有时表现出相互协调性。总的来说,产权和市场这两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它们相互决定、相互促进。与此同时,结合中国产权交易中的非市场行为因素,对交易费用的构成加入了“谈判成本”,进而指出技术与交易费用的总计才是评判制度演进变迁的标准。第三章通过对产权微观结构的内在可分割属性与模糊产权、不完善市场与模糊产权的探讨,我们在控制力这个层面定义了模糊产权。结合中国转型中企业模糊产权和农地模糊产权及其历史绩效的分析,指出对于权利分离模式的产权在不完善市场中,模糊性是演进常态,并表现出较优的效率。第三部分包括第四、五、六章,是第二部分理论框架下的应用分析。第四章通过对日本和俄罗斯土地产权制度演变的过程考察,使我们认识到各国应立足本国的实际,沿着适合自己的思路、路径推进制度创新。产权只有通过市场才能产生绩效,超越市场的发育、发展,明晰界定产权在付出巨大成本之后,并不必然带来效率。第五章在拓展的科斯定理框架下,结合中国国有企业和城市国有土地的产权、市场及其绩效的实证检验分析,从模糊产权产生的外在动因层面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演进与农村土地市场的发育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新思路,即推进市场制度建设,在市场化进程中优化产权结构。第六章从模糊产权产生的内在动因层面对中国城市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城乡二元土地产权结构的内在矛盾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了下一阶段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新路径,即尽快实现城乡二元土地产权制度有效对接(产权模糊度的统一、产权结构的同构)。
第四分包括第七、八、九章,是论文理论和应用的回归。第七章把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置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中,从矛盾重重的土地征用入手,探讨了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利益契合点,给出了基于公平和效率的政策测度标准,同时,指出沿着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的产权制度变迁的依赖路径。第八章从一个新的高度对本文研究框架所涉及的核心问题进行梳理,根植于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的政策含义便一目了然:中国当前农村土地问题改革的重点首当其冲应是市场化变革,与此同时,产权调整与市场演进应协调配合。第九章是本文的结论,提炼了全文的核心观点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