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当时的操作工具是短期国债,但由于1997年财政部暂停发行短期国债,公开市场业务因没有合适的操作工具也暂停了。1998年我国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并且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同时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因为公开市场业务相对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等特点,对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市场的流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被中央银行作为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随着我国的双顺差日益扩大,外汇储备在1999年时仅为1546.75亿美元,到2003年却增加到了4032.51亿美元。针对当时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和货币冲销操作工具的缺乏,中国人民银行自2003年开始正式发行央行票据作为冲销操作工具。从那之后,为了冲销持续增长的基础货币、抑制通货膨胀和稳定货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加大了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但是大规模的央行票据发行能否有效的调节货币供给量,抑制通货膨胀,正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从探讨和研究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这一问题出发,通过论述公开市场业务及其工具的一般理论,介绍了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分析了我国央行票据的发行背景、发展现状以及自身特点。通过对我国央行票据的操作对货币供给量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影响的实证分析,证明我国目前以央行票据为操作工具的公开市场业务虽然是有效的,但它对于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并不能完全有效的调控基础货币。阐述了央行票据冲销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分析证明央行票据的不可持续性,说明它不是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最有效的工具,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建议。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开市场业务方面的研究,并将其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类别,明确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及操作途径,公开市场业务的一般理论。详细解释了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对公开市场业务的不同观点以及它们各自对公开市场业务发展的影响。引出了国际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几项选择标准:债券信用等级高、市场规模大、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持有人范围广和不具有“指向性”。我国根据这样的标准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三种操作工具,对比分析了这三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特点以及异同点。阐述了央行票据的发行背景、央行票据的发展历程、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和发行频率以及发行对象,用图表的方式展示了考察期内我国央行票据发行规模和发行对象的变化。详细介绍了央行票据作为货币冲销操作工具的几点特点。央行票据的调节作用温和,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追求平缓地实现货币调控目标。中央银行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才发行了央行票据,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发行央行票据只是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不完善,外汇占款大量增加的形势下的无奈之举,它是暂时的、过渡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债券信息网等网站搜集了2004-2011年8年的月度数据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从调控货币供给量和抑制通货膨胀两个角度,检验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冲销操作的有效性。在从调控货币供给量角度做实证分析时,首先对外汇储备,狭义货币供给量和广义货币供给量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源数据不平稳,然后对数据一阶差分之后再次检验证明其都是平稳的。接着对源数据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外汇储备无论是和狭义货币供给量还是和广义货币供给量都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考虑到金融理论和经济意义,这种结果可能是由央行货币冲销操作引起的,所以在模型中引入央行票据月度余额数据再次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得出在长期内广义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和央行票据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协整方程表明外汇储备每增加1个单位,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3.658983个单位;央行票据每增发1个单位,广义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1.987273个单位。因为现实中数据表明外汇储备增量是大于央行票据增量的,所以得出结论,央行票据的发行减少了货币供给量,冲销效果有效,但是央行票据给货币供给量带来的减址效应不能完全冲销外汇储备给货币供给量带来的增量效应,所以央行票据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从通货膨胀角度考察时,与上面的研究方法类似,对CPI、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央行票据增长率依次做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证明长期内CPI、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央行票据增长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协整方程表明外汇储备增长率给CPI带来的增量效应大于央行票据增长率给CPI带来的减量效应。再次得出央行票据这项冲销工具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得出结论后对实证所用的模型质量做出几点评价,分析央行票据不能完全冲销外汇占款的原因,也即国内的现有体制和央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自身存在的局限。并且从央行票据发行的被动性、冲销成本以及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央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的可持续性,认为我国央行票据这项货币冲销工具只是我国特有经济形势下的产物,它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操作工具,在未来终究会退出的。最后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效率,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提出几点建议。由于央行票据短期内不可能完全退出,目前还是要完善央行票据市场来提高冲销效果。然后重点阐述了如何完善我国的国债市场。先是从国债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目前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可行性。提出扩大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国债期限结构,开发新的国债品种,增加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国债规模等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公开市场业务的相关研究时,不是简单的罗列相关的文献,而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仔细的推敲,之后对其进行梳理和分类,便于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二、在实证部分本文所选用的数据序列是2004-2011年8年的月度数据,这是因为到2004年我国中央银行才开始正式有规律的发行央行票据,选用这个时间段的数据会增加实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三、在考察央行票据的冲销效果时,本文不是单纯的从货币供给量的角度检验,而是新增了通货膨胀这个变量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