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新生儿脑发育及颅内出血的因素,探讨颅脑超声评价新生儿脑发育总体水平及诊断颅内出血的价值,为临床针对性治疗和干预提供超声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后7天内接受颅脑超声检查的新生儿147名,根据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新生儿颅脑发育的差异;并分析产妇因素、新生儿先天因素及新生儿生后因素对新生儿颅脑发育及发生颅内出血的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新生儿脑发育及颅内出血的因素,探讨颅脑超声评价新生儿脑发育总体水平及诊断颅内出血的价值,为临床针对性治疗和干预提供超声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后7天内接受颅脑超声检查的新生儿147名,根据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新生儿颅脑发育的差异;并分析产妇因素、新生儿先天因素及新生儿生后因素对新生儿颅脑发育及发生颅内出血的影响。结果: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颅脑发育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出生孕周及出生体质量与额叶厚度、大脑横径、脑岛的周长及面积、胼胝体长度、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ystole velocity,Vs)、舒张期末最大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呈正相关性。产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新生儿脑发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MCA的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产妇因素(产妇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地中海贫血、甲状腺疾病),新生儿先天因素(双胎或多胎、发生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生后因素(窒息史、低血糖、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新生儿颅脑发育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是否属于高龄对新生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影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产妇因素、新生儿先天因素及生后因素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造成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欠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MCA的血流速度;产妇高龄是新生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颅脑超声可评价新生儿脑发育总体水平及诊断颅内出血,为临床治疗及干预提供依据,有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测量左房功能和容积相关变化,结合实验室指标(肌酐、尿酸)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病情的进展。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4例未行透析治疗的CKD患者(其中CKD1-2期27例、CKD3期18例、CKD4期17例、CKD5期22例)及1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收集本次研究所有对象临床资料、常规超声资料、脱机分析二维斑点追踪相关资料。结果:(1)临床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以弥漫性肺泡出血症(diffuse alveolar hemorrahge,DAH)为唯一首发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病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以DAH为唯一首发表现,但此后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和/或检查异常,并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例的临床特征。纳入相关文献报道的符合上述特征的DAH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病例资料:病例1,女,起病年龄5岁6月
“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但就理论研究而言,相关研究呈现“实践先行而认知迟滞”的现象,研究的实践效度和普遍化指向常常受到质疑。究其原因,该课题涉及教育资源的公共配置,然而教育政策指导下的教育行动边界不能等同理论分析边界;伴随信息技术的革新,研究容易陷入“追新逐热”式的表面思考而忽视“研究问题是什么”,很难从更上层、更稳定的
目的通过对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并进行肾活检确诊为HBV-GN的21例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1例HBV-GN患儿男13例(62%),女8例(
目的:侧脑室脑膜瘤是颅内脑膜瘤中的一种,因肿瘤生长缓慢,在脑室内生长代偿空间大,其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一般肿瘤体积巨大或影响神经功能后才被发现,同时肿瘤位置深,毗邻重要神经功能结构,因此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巨大的挑战。本研究主要总结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分析手术不同入路的优缺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旨在探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癌症,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被广泛用于HCC的诊断及监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胃癌、胰腺癌等其他肿瘤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上述肿瘤标志物在HCC病人除血清外其他组织中是否更具有诊断价值,鲜有
目的:探讨SCN1A基因相关热敏感疾病的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特征,为早期识别较重的临床表型及临床个体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38例有热敏感性抽搐病史并检测出SCN1A基因突变病例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基因结果及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临床表型的轻重,分别将患者分为表型较重的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女性承担着日益重要的社会角色,然而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变化使肿瘤发生率不断提高,乳腺癌(breast cancer,BRCA)已一跃成为目前全球女性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但逐年提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向来被认为是最“毒”的乳腺癌,占乳腺癌总数的10%~15%,具有发病年龄轻、肿瘤体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