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利用近代物理研究所提供的快重离子以及韩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的低能重离子分别对两种典型的实用化超导材料YBCO和Mg B2薄膜进行辐照,并借助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对超导材料的微观结构、超导性能随辐照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离子辐照对提升超导材料的在场载流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对未来利用重离子辐照技术批量化制备高性能超导材料具有参考价值。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发现了快重离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近代物理研究所提供的快重离子以及韩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的低能重离子分别对两种典型的实用化超导材料YBCO和Mg B2薄膜进行辐照,并借助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对超导材料的微观结构、超导性能随辐照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离子辐照对提升超导材料的在场载流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对未来利用重离子辐照技术批量化制备高性能超导材料具有参考价值。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发现了快重离子辐照产生的一维连续非晶化潜径迹,可在不影响YBCO的超导转变温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其磁场下的载流能力。利用能量为1.9Ge V的Ta离子辐照Gd-YBCO(YGd0.2Ba2Cu3O7-x)商业带材,并通过TEM观测到了重离子形成的潜径迹,这些潜径迹与材料制备过程中形成的氧化物颗粒构成了混合钉扎图谱。当辐照注量小于5×1010 ions/cm~2时,临界转变温度Tc几乎不变(Tc的下降量小于0.5 K),但是磁场下临界电流密度Jc显著提升,α指数(即双对数坐标下Jc-H曲线中线性段的斜率)由0.72降低至0.31,说明Ta离子辐照大大增加了Gd-YBCO商业带材的电流传输能力;(2)观测到快重离子辐照在YBCO薄膜中产生了应力,并导致了Ba-Cu-O非超导相的形成。对Ta离子辐照后YBCO薄膜的拉曼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示,当注量低于8×1010 ions/cm~2时,样品的拉曼光谱无明显变化。然而,随着辐照注量的进一步增加,在600 cm-1处逐渐出现一个新峰,并且峰强随着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辐照后YBCO中有新相产生。此外,O(2,3)-B1g的峰位逐渐红移,当注量达到1.6×1012 ions/cm~2时,其峰位已由338.1 cm-1移动至335.4 cm-1,说明快重离子辐照在YBCO中产生了张应力;(3)获得了温度、磁场、潜径迹尺寸影响YBCO钉扎效率的规律。分别采用电子能损值为43.7 ke V/nm的Bi离子、35.8 ke V/nm的Ta离子和17.7 ke V/nm的Kr离子对YBCO薄膜进行辐照,辐照到相同注量,即5×1010ions/cm~2。由TEM的结果可知,Bi离子和Ta离子辐照的样品中可形成一维潜径迹,而Kr离子辐照的样品中无潜径迹产生。将同一温度下辐照样品的钉扎力密度与未辐照样品的钉扎力密度的比值定义为钉扎效率η。在Ta离子和Bi离子辐照的样品中,η随着磁场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与无潜径迹形成的Kr离子辐照的样品中η-H曲线的行为完全不同。此外,当B<1 T时,形成潜径迹的尺寸越大,对应的η值和Jc值越大,而高场下反之,说明在决定YBCO超导材料中引入一维柱状缺陷的尺寸时还需要考虑其实际工作环境;(4)发现了低能重离子辐照可显著提升小晶粒Mg B2薄膜中晶界对涡旋的钉扎能力。采用120 ke V的Mn离子辐照后,Mg B2中高场下的载流能力显著提升。比如,当辐照注量达到1×1013 ions/cm~2时,5 K、2.4 T下250 nm厚薄膜的Jc值由0.02 MA/cm~2增加至0.26 MA/cm~2,增加了约一个数量级。利用Dew-Hughes模型对被辐照样品的归一化钉扎力曲线的拟合结果表示,辐照后样品中表面钉扎是主要的钉扎机理,说明低能离子辐照提升了小晶粒组成的Mg B2中晶界对涡旋的钉扎能力,与一般情况下低能离子辐照产生的点缺陷导致单晶或者大晶粒样品中点钉扎中心占主导的情况完全不同。
其他文献
高功率耦合器是粒子加速器高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频系统中相对脆弱的部件。在高功率耦合器正式上线使用前,为检验和提高其运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离线锻炼。针对大型加速器而言,对大批量耦合器进行常规的离线锻炼需要为其配备大量高功率微波源,而这往往意味着难以承受的巨大经济成本。为了以尽量小的经济代价完成对大量耦合器的有效锻炼,需要降低离线锻炼系统对功率源输出功率的需求与此同时需要保证锻炼的
为了探究电解锰渣堆存陈化过程对其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演化的影响规律,采用XRF、XRD和SEM等微观试验对比分析了新鲜与陈化电解锰渣的易溶盐含量、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相变组成等微观特性差异。此外,基于批次浸出试验和改进BCR顺序提取法评估了新陈电解锰渣中重金属和氨氮的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堆存陈化过程中,电解锰渣的微观结构呈松散演化,易溶盐含量降低,酸溶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占比逐渐减少。因此
重离子加速器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追求高流强、高能量。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接的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增强器BRing是HIAF装置最核心的系统之一,用于将i Linac注入的重离子束进行累积、俘获、加速和引出。在重离子加速器运行过程中,动态真空效应和空间电荷效应将造成束流损失,成为限制同步加速器束流流强提高的重要因素。为获得高的流强,增强器BRing采用快脉冲
气溶胶作为生物战剂的主要投放方式,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毁伤,因此,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它的检测、报警和防御。激光遥测技术能够实现生物气溶胶的防区外侦测,进行初步的目标定位和识别,为降低生物袭击造成的损伤赢得时间。针对生物气溶胶的实时远程侦测问题,首先详细阐述了生物气溶胶激光遥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次从系统平台和识别算法两个方面介绍了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生物气溶胶激光遥测技术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未来该
新文科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实现文科内部以及文科与自然科学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之后形成的文科,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问题导向、交叉融合、新技术应用和创新性发展。新文科视域下,我们应当以语言文化研究为本,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实现文文交叉或文理交叉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大力推进外语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尤其是外语学科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外语学术研究。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应着力建设能够对接新文科发展的外语学科师资队伍
极限微纳加工手段直接决定了微纳器件的集成化程度。在10 nm以下的微纳图形加工中,传统光刻技术的分辨率已经难以达到要求。具有高分辨率的直写型微纳加工技术有电子束直写,离子束直写,质子束直写三种直接光刻技术。上述三种直接光刻技术通常因单个粒子沉积的剂量过低,难以达到形成微纳结构所需的剂量,只能通过提高曝光粒子数目来制备微纳结构。多粒子入射会引入入射位置的偏差从而降低分辨率,而利用单个高能重离子曝光或
电解锰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锰渣的处理处置方法,为探索绿色低碳的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本研究选取中国5家典型电解锰企业新、旧电解锰渣,通过其理化特性及浸出毒性分析,研究了堆存条件、时间及工艺参数等因素对不同企业锰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的新、旧锰渣平均质量含水率最大相差均达19%以上,浸出液pH值最高分别相差0.95、1.45,不同企业新鲜锰渣的SiO2和Al2O3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相差
强流高电荷态离子束流的产生是现代重离子加速器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以原子核物理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所必备的条件。本研究以获得强流难熔高电荷态金属离子束流为目标,提出并研制成功了一种工作于高温状态的新结构金属微型炉;以获得脉冲高电荷态离子束流为目标,提出一种全新的离子阱概念,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及搭建原型样机验证了其可行性。本论文以强流高电荷态离子束产生的新技术、新原理、新装置研究为目标,主要内容
液态铅铋冷却的绕丝定位组件是中国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Ci ADS)次临界反应堆燃料组件的候选型式,研究液态铅铋在绕丝定位棒束内的热工水力特性对Ci ADS次临界反应堆的安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四方程模型通过引入动力和热湍流时间尺度来输运湍流普朗特数(Prt),有望提高液态铅铋的数值传热精度。然而该模型的数值稳定性受限于复杂的壁面边界条件和输运形式。为研究Ci ADS绕丝定位棒束的热工水力特性,对湍流
随着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其电子系统对高性能集成电路的需求日益增长。提升集成电路的性能主要有两种技术发展路线,一是延续摩尔定律,继续减小晶体管的特征尺寸;另外是采用新兴的三维(3D)堆叠集成工艺。然而,晶体管特征尺寸的减小降低了工作电压和节点电容,导致发生单粒子效应的临界电荷减小;同时,敏感节点间距的减小使电荷共享效应变得更加显著;3D器件相比于传统的平面工艺器件具有多层敏感区,不同器件层之间的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