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医药防治CHD虽已显示一定效果和良好的前景,但在临床应用研究领域仍较为薄弱,诸如中医临床诊疗信息分析、证候演变规律、辨证客观化、治疗特点与用药规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等许多重大的临床问题仍未获较好解决。本课题在建立CHD中医临床信息采集平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统计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大量CHD个体化诊疗信息的分析、挖掘,从中总结规律,这对于CHD中医防治水平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
文献研究:
本部分从DM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及CHD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临床研究:
目的:
在建立中医药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利用DM技术研究CHD中医辨证相关规律。
方法:
利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广州方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将符合CHD金标准诊断的病例资料以高度结构化的信息录入数据库。汇总9家研究协作单位22个医生工作站数据库的临床信息数据,利用ETL系统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清洗、转载。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证候要素采用K-means法进行聚类分析。利用Business Objects软件进行CHD临床需求的多维主题查询、分析及Web多维分析,利用WEKA软件实现Bayes网络的CHD辨证因素挖掘,利用Oracle工具实现CHD中医辨证治疗的评价分析,CHD证候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样本聚类和变量聚类相结合)和判别分析。
结果:
1.CHD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病及各亚型分析:CHD金标准诊断数据库合计纳入2503例患者,平均年龄66.72±11.47岁,其中男1615例,占64.5%;女888例,占35.5%。合并糖尿病史者占31.3%,高血压史者占68.0%,脑血管病史者占17.4%,高脂血症史者占20.6%,周围血管病史者占2.8%。有心梗患者1786例,其中急性心梗968例,陈旧心梗943例,心梗为前壁(含前侧壁、前间壁)心梗者406例,急性前壁心梗308例;心绞痛患者1344例,其中稳定劳力性心绞痛27例,不稳定心绞痛1317例:心衰1352例,急性心梗相关心衰558例;心律失常629例。
2.CHD及合并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共有1072例有中医证型诊断记录。CHD、CHD各亚型及CHD合并不同疾病时的主导证型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不同病之间略有差异。劳力性心绞痛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它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CHD合并高脂血症气虚、痰浊较多,心功能不全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
3.CHD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分析:将四诊信息聚成2-11类后,发现聚成8类与中医某些证型相类似。这八类分别是“气虚证”、“痰瘀互结证”、“痰浊偏热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痰阻证”。聚类结果的类别间距离进行方差分析表明,类别间距离差异的概率值P<0.01,即聚类效果较好。聚类结果及病例数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情况基本相符。
4.CHD中医辨证因素的Bayes网络判别分析:共计1907例患者数据纳入Bayes网络判别模型。以患者是否被诊断为血瘀,分析血瘀证辨证相关因素及判别模型判别概率。结果表明,变量“口唇紫绀”与主变量“血瘀”和“心悸”有相互影响,变量“气短”与主变量“血瘀”和“口唇紫绀”有相互影响。非血瘀证原始概率82.2%,血瘀证原始概率17.8%,在诸因素均不存在情况下,非血瘀证预测概率99.99%,血瘀证预测概率为63.72%,总体分类正确率为81.86%。
5.CHD西药辨证应用情况分析:(1)中医辨证为痰热、气虚、阴虚型者,应用ARB明显多于非此类证型者(P<0.05);(2)中医辨证气滞型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明显多于非此型者(P<0.05),亚组显示尤其在女性患者;(3)中医辨证为痰浊型者,ACEI应用明显多于非此型者(P<0.05),亚组显示尤其在男性患者;利尿剂在女性患者中应用也明显增加(P<0.05);(4)中医辨证为阳虚型者,利尿剂应用明显增加(P<0.05),而D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则较少应用(P<0.05)。
6.基于随机行走模型进行辨证治疗疗效评价的研究:利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介入与非介入治疗效果。介入治疗组患者261例,非介入治疗组患者701例。AMI非介入治疗组综合评价计分的正向递增率为0.212,介入治疗组综合评价计分的正向递增率为0.3494,两样本的随机波动幂律值为0.41,即患者的主症计分变化和患者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AMI介入治疗组在行走正向增长率、比值、综合指标组递增率方面均优于AMI非介入治疗组,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对证与不对证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CHD临床疗效的随机行走模型评价共计纳入563例患者,其中对证治疗组273例,不对证治疗组290例。生脉对证治疗组综合评价计分的正向递增率为0.4706,生脉不对证治疗组综合评价计分的正向递增率为0.3128,两样本的随机波动幂律值为0.66,即患者的主症计分变化和患者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生脉注射液对证治疗组在行走正向增长率、比值、综合指标组递增率方面均优于生脉注射液不对证治疗组。
结论:
1.冠心病患者的好发年龄为55-75岁,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目前文献报道一致;
2.血瘀、气虚、痰浊为冠心病主要证侯要素,心血瘀阻、痰浊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冠心病的主要证型,而血瘀贯穿于冠心病的全过程;
3.Bayes网络判别分析对非血瘀证诊断的预测概率达90%以上,提示该方法可作为中医临床证侯判别的可靠方法之一;
4.根据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西药应用情况推测,心绞痛患者多见气滞血瘀,心梗患者多见痰浊血瘀,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多见阳虚血瘀,符合临床相关疾病中医病机;
5.早期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中药对证应用疗效优于不对证应用;
6.基于本研究结果,DM的临床研究模式可为中医证型分布、证型相关因素、中医疗效评价提供一种创新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