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凭借着其便利、快捷的融资优势备受上市公司股东的青睐。但经济的持续低迷及股市的持续下行使得质押股份屡触平仓线,增加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另一方面,审计师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我国制度的不完善性,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提供了机会。那么上市公司是否真的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如何?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又是怎样?现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会对公司的两类代理问题产生影响:一方面,从控股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冲突来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可能基于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的考虑而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也有可能基于“掏空”上市公司的考虑而与管理层合谋;另一方面,从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冲突来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可能通过增持公司股份而减少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从而更少地掏空上市公司,也有可能由于所有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而加深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从而更多地掏空上市公司。与此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提高上市公司的风险,从而导致审计师的风险控制行为。在上述众多可能的影响机制中,到底哪一种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意见购买的关系之间发挥作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具有治理效应吗?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2013年-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且股权质押率越高,该抑制作用越显著。该结论在通过内生性检验后依旧稳健。(2)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治理效应——“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以及审计师的“风险控制效应”。本文首次从股权质押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并从代理问题和审计师风险应对的角度着力探讨二者关系间背后的作用机理,丰富了关于股权质押以及审计意见购买的相关研究,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