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为“华盖”,为脏腑之外卫;肺为娇脏,为清虚之体,与天气直接相通,故六淫等外邪侵入,最易犯肺。肺难调而易伤,小儿之肺尤易受伤。外感、内伤诸多因素,均可伤及小儿肺脏,表现为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而致肺虚证候。肺虚常表现为肺气不足、肺阴亏损或肺阳不足。补肺法是针对肺虚证候而设的儿科常用治法,历代多有论述。现代中医儿科临床对补肺法的应用和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基于古代文献的系统研究。现代诸多儿科常见疾病均可以补肺法取效。因此,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古代、现代补肺法儿科文献进行系统研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分析其异同,推寻其规律,探求补肺法对现代儿科临床的指导和启示。以古代、现代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整理、归纳、分析等方法,对补肺法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保婴撮要》、《本草纲目》等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发现肺气(阴)虚证为历代儿科常见证候,古代儿科广泛应用补肺法,儿科医家普遍重视补益肺气(阴);补肺法常和补脾、益肾、解表等法相互为用;灵活运用补肺法等扶正方法,辅以祛邪等法,对防治小儿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古代医家运用补肺方药的规律性,得出结论:补肺方剂中首重补气,常与收涩、化痰、补脾、益肾、解表、清热等药物配伍。对古代文献记述的药食两用之品在补肺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拓展现代中医儿科治疗思路。对十年来现代中医儿科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两方面分析肺气虚证和补肺法的研究结果。对古代和现代儿科文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古今对小儿肺气(阴)虚证认识不同。在治疗上都重视肺脾同补、肺肾同补,不同之处是古人重温补,常配合化痰和收涩法;今人少用温补,重视配合活血法和消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