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人民生活需求的改变,当前,在食品领域,人们对高蛋白食物的需求量日益加大。鱼类产品作为一种高蛋白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餐桌上,与此相关的渔业产业链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关鱼类资产的交易日趋频繁,鱼类生物资产的准确、可靠评估作为推动交易的“润滑剂”,在此领域的任何一个促进有效评估的理论及实务方面的研究进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对于渔业生物资产乃至整个生物资产的评估领域的发展都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价值类型研究不够系统、深入,评估方法匮乏、可靠性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理论体系等,都是当今鱼类生物资产评估领域所存在的深刻问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欲通过对鱼类资产特殊性的研究,同时结合一般资产的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以及方法,构建出鱼类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弥补当前鱼类资产价值评估理论领域的空缺,为具体的评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根据当前的渔业经济领域的宏微观背景信息以及研究方向,对鱼类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当前,国内外在生物资产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木、果木、畜牧以及生物多样性问题上,并且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对其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其特殊性的研究,具体到资产评估的研究主要是在方法上作一些实证的研究。具体到鱼类资产,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少之又少,这主要是由渔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劣势地位决定的。其次,在进行综述的前提下,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鱼类资产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鱼类资产的风险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受“獐子岛”事件的影响,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评估鱼类资产价值的同时,是否应当将风险价值考虑进去?在后面的研究中,本课题的研究者着重对鱼类资产的风险价值进行了研究,从鱼类资产风险价值的特点到风险评估方法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风险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上,本课题通过相关研究,最终确定选用Va R法来进行相关评估。首先,对Va R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发现Va R法适用于对于市场风险价值的评估。然后,研究了鱼类资产的风险特点,包括周期性、不可控性和极强的破坏性,但最终都能反映到市场风险中来,从而论证了Va R法在评估鱼类资产风险价值方面的适用性。最后,选取了2010年的环渤海地区的20家大菱鲆养殖企业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环渤海地区的大菱鲆养殖企业的年度利润中有60%处于风险之中,从而验证了在鱼类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中引入风险价值的必要性。本选题只是论证了引入的必要性,在引入路径上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在论证了将风险价值引入到评估体系中去的必要性以后,本课题欲填补鱼类资产价值评估领域的空白,着手构建鱼类资产价值评估理论体系。根据一般价值评估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式,从鱼类资产价值形成理论、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以及评估方法的选取三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在研究鱼类资产价值形成理论的过程中,本课题借鉴一般资产价值形成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论,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风险价值理论论,并结合鱼类资产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自然增殖性、生长的周期性、价值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性的特点,认为鱼类资产价值评估理论的选取上应当具备更多的灵活性,需要综合资产的类别、资产的存在状态、所处生长的周期来决定具体的价值理论的选取,任何单一的资产价值理论在鱼类资产的价值形成问题研究上都不可能解决其价值形成的所有具体的实际问题。在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上,秉持完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以及相关性原则。采用文献归纳法以及专家调查法,博采众长,最终确立出鱼类资产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分养殖鱼类资产以及捕捞鱼类资产,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个领域,共确立出30个可操作指标,并对各指标的含义及其求解作了相关说明以及对三类一级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最后为确立评估方法,由于研究精力以及时间的限制,本课题只就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借用一般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与成本法,分别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鱼类资产对各类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得出在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市场法是评估的首选,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是最优评估值,但同时也指出这种最优一般只适用于消耗性鱼类生物资产。而对于消耗性鱼类资产,惯用的方法还有成本法。收益法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估,与资产的会计定义在很大程度上相吻合,在评估生产性鱼类资产价值方面操作性极强。从而从价值理论、指标体系的确立以及评估方法三方面确立了鱼类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理论体系,指导具体的评估实践。鱼类资产价值评估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对鱼类资产风险价值引入的必要性论证,是对现有资产评估理论的补充与创新,能够更好的指导具体的评估实践,为助推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实现海洋强国的伟大梦想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