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产粮大国,我国的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丰富。随着农村能源种类的丰富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牲畜饲料和其他基础原料的秸秆越来越少。但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限制,大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尚未在全国普及,焚烧成了农民最常用的秸秆处理方式。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探究三种农作物秸秆(小麦、玉米和水稻秸秆)露天焚烧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及排放特征,构建典型秸秆焚烧区秸秆焚烧气态污染物排放清单,并评估秸秆焚烧对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首先,利用搭建的箱式秸秆焚烧及采样装置进行实验室模拟,通过控制秸秆含水率、堆放方式及焚烧状态等因素探究不同焚烧条件下的气态污染物排放特征。小麦、玉米和水稻秸秆模拟焚烧产生的CO2排放因子分别为593±67、702±107、675±46 g/kg;CO 分别为 53±3、53±11、77±23 g/kg;SO2分别为 0.10±0.04、0.04±0.01、0.06±0.04 g/kg;NOx分别为 0.8±0.3、1.8±0.4、1.3±0.4 g/kg。秸秆堆放越松散,含水率越低,CO和SO2排放因子越低。其次,利用实测的排放因子并结合实际调研,构建了 2015年9个重点省/自治区三种典型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气态污染物排放清单。秸秆总产量为4.6亿吨,露天焚烧总量达9360.1万吨,占秸秆总产量的20.2%,排放的CO2、CO、SO2、NOx的总量分别为7007.9、470.5、0.6、16.2万吨。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焚烧排放的污染物要高于水稻秸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在夏收和秋收季节分别收获大量小麦和玉米,所以夏收季节河南省排放量最高,秋收季节黑龙江省排放量最高。最后,利用常规气象数据、HYSPLIT模型、探空资料等分析了 2017年11月1~7日哈尔滨市的一次重污染天气。本地秸秆焚烧和外来秸秆焚烧污染物传输是造成此次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污染后期静稳高湿的外部天气条件使雾霾天气得以维持和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