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转型期。社会的经济转型要求行政伦理转型同步,而这种转型的脱节现在却未能克服,从而导致行政失范现象大量出现,因此,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对行政伦理的认识和理解出发,简述儒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合理因素与精华,以期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途径。行政伦理,指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时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行政管理职业上的特殊表现,是行政人员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从政治角度看,行政伦理实质上就是一种政治伦理。笔者就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行政伦理的,而中国传统伦理就是最典型的政治伦理。在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中,儒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形成阶段;2、是以贾谊、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3、是以李世民、韩愈、王安石和朱熹为代表的唐宋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继续发展阶段。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代表人物对传统的行政伦理思想也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中国儒家的传统行政伦理思想,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但从其本质来看,由于历史的继承性又使其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总的来讲,儒家的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作为一个既继承又发展的理论,它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政以德;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它们分别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包含了许多思想精华,当然,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又使之具有一定的消极性。所以,我们要借鉴儒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来加强我国当前的行政伦理建设就必须对它进行合理的评价、辩证地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掘其现代价值。通过对当前行政道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的分析,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儒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扬弃“民为邦本”的思想,突出人民在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扬弃“仁者爱人”的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人文内涵;扬弃“为政以德”的思想,加强权力道德建设;扬弃综合治理思想,坚持德教与法治相结合;扬弃“修身为本”的思想,实现道德实践与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我们之所以要发掘儒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其目的就在于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当前的行政伦理建设指明方向,寻找出路和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关键是建立以人民为本的服务型的行政伦理原则,主要从坚定不移地进行行政改革;进行道德立法和道德制度化建设;肯定道德权利,建立道德奉献与回报机制,褒扬行政“善”举;建立行政伦理的社会监督机制这四个方面来加强当前的行政伦理建设。